扶霞是我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对中国烹饪最了解的人。她写的《鱼翅与花椒》是所有外国人写中国美食的书籍中最有趣、真实、准确的。
中国是一个奇妙的美食大国,这是一个有关中国美食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在中国的冒险记。扶霞在1994年来到中国居住。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管人们请她吃什么,不管那些食物有多么古怪,她都接受:第一次和四川料理相遇时的惊喜,亲眼看到鸡鸭被宰杀时的惶恐,体验千变万化的刀工,对养生饮食的敬畏,品尝珍稀野味时心中的道德挣扎......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可以以全新的角度了解熟悉的中国美食。
不同地方的菜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川菜的辣味中带有一点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细心;湘菜则直接且毫不妥协,就像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是太平盛世的美食,温暖而抚慰人心。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光,从福建的深山到令人陶醉的扬州古城,本书展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中式美食的味道,也深刻描绘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同时还具有人文观察和幽默趣味。
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其后于伦敦亚非学院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获得中国研究硕士学位。一九九四年,扶霞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扶霞着有三本书,分别是《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她在BBC中文频道首度与中国当地电台合作时,担任与成都电台合作的《吃东吃西》电台节目共同制作人,这是一系列以饮食为主题的双语节目。她的文章曾刊登于各大报章杂志,包括《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家》《四川烹饪》杂志等。她的作品也先后赢得了许多奖项。二○一○年,湖南省政府特别颁奖以肯定扶霞对湖南料理国际化的贡献。扶霞在最近十年里,长期从事演讲与烹饪示范工作,有时是独立进行,有时则是和中国厨师合作,足迹踏遍了巴塞罗那、悉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毕竟更多的孩子,没有坚定的内核是不会有勇气离开罗马的,承受牡蛎含珠般的砥砺,蜕变成温润的珍珠,正式作者通过作品留在我心中的样子。本书是一本记实文学,一位英国高知家庭出生的女孩,从90年代开始,以美食为窗口,主动深入体会中华文明的经历和感思。...
如今的中国人对西餐审美没有障碍,对中餐审美又与生俱来,在这个信息畅通(姑且算吧,至少美食领域)、交流频繁的地球村,也许不分藩篱、代表全村最高水平的美食至境,未来就会出现在这里。我记得从小吃的都是入味的食物,第一次接触浓稠酱汁挤一条在上面的食物,觉得非常糊弄,又不雅观,颜色和形状都带来不好的联想,入口是和食物有所区隔的味道,从哪一方面都恶心。...
成都生活之后,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身处其中,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接触到频发的食品安全、滥食野生动物等问题。或许正如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里所写的,在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冲击之下,对自身文化会经历一个从废除到认同的过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极力推进现代化,渴望摆脱传统的东西,不过现在再看境况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扶霞在中国不是只有嘴顾着吃,她的眼睛在观察,脑袋在思考,她笔下对美食的描写不仅是食材、做法与味道,还有做这道菜的人有怎样的故事。初到中国四川留学几周时,扶霞还小心翼翼地挑选着吃下肚的食材,对内脏等敬而远之。...
作者的身份决定了这本书的角度也是不平凡的——一个在中国吃吃吃的英国人。毕竟在国人心中,英国人以其著名的暗黑料理“仰望星空派”而横空出世,是被冠以“不怎么会吃”的一群人。所以,一位原本也非专业出身、半路因为爱好出家、而且甚至在四川专门学习了烹饪课的英国人,还是在90年代的中国(正是经济腾飞的重大转型时期),一切就变得有趣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