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记实文学。作者是一位英国高知家庭出生的女孩,从90年代开始,以美食为窗口,主动深入体会中华文明的经历和感思。
出生就在罗马的孩子,如果想要体会完整的人生,开启一段新的朝圣之旅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毕竟更多的孩子,没有坚定的内核是不会有勇气离开罗马的,承受牡蛎含珠般的砥砺,蜕变成温润的珍珠。作者通过作品留在我心中的样子,正式证明了这一点。
曾经段跨文化的经历,两位中国同学和我,被安排进了一位尼日利亚女生所在的一间宿舍。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二位中国同学很快就搬走了,而我留下来。相对深入地参与了与这位尼日尼亚女生的生活。周末跟她去非洲教会,跟她一起读圣经,跟她一起晨跑,跟她一起去各种博物馆、动物园,跟她一起为她的同伴准备生日party,跟她去她朋友家,跟她一起去采购她的家乡食材,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吃了很多她做的食物,也回报一顿自己做的饭菜。她似乎没有我喜欢吃她食物那样喜欢吃我的。她总是跟我说,读圣经有问题就问她,而我一次也没问过,送的圣经现在也没读完过……即使是对等角度上看,我做的也是不够的。与作者的经历对照起来,我“麻木、被动、不够细腻、不够感恩”的程度多多了,也越发敬佩作者。
作者的经历和角度非常宝贵。他既能以英国人的角度解析中国饮食文化,又能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理解我们日常忽略的部分。就个人感受,可能认为太熟悉了,在看待周身环境时感觉眼睛似乎“近视”了,只关注自己眼前,周身的模糊也不影响生活,也没有了探究的心思。借着作者的“近视眼镜”澄清了一些模糊区域,难得的是激发了让自己恢复“视力”的意识了,对自己身处的中华文明有了更系统全面认知的兴趣和动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