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谦非常喜欢杜甫,并在他的新书《征旅》中对杜甫进行了解读。这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传记,重点关注了杜甫在峡中三年和夔州两年的生活。马鸣谦在书中通过想象填充了诗歌解读难以展现的细节,但由于细节过多,导致故事主线显得不够突出,整体气质有些轻浮。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总共有55万字,而“归洛之思”仍然是主题。举个例子,书中描写了重阳时节杜甫收到崔陵寄来的洛阳美食,妻儿欢笑开怀,孩子们着急地去抢着吃,而被母亲呵斥。在这个时刻,杜甫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竭力掩饰住眼角的泪光。他的口舌、肠胃和心都在思念洛阳,但他的身体却被困在蜀地。
《征旅》非常细致入微,大量描写了杜甫与妻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几个孩子的聪明可爱和顽皮行为。还有蜀地的风物和人情描写,例如描写了杜甫关注辛勤劳作和从事苦力的负盐女子的情景。这种描写非常符合杜甫的特点,有助于展现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关怀,他的视线总是投向很少有人关注的角落和人群。
读完《征旅》后,我找到了几本书,给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洪业的经典著作《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是英语世界中研究杜甫必读的书籍之一。叶嘉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和《叶嘉莹说杜甫诗》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兴发感动”,指的是诗人的文学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息息相关,而杜甫显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莫砺锋的《杜甫诗歌讲演录》和葛晓音的《杜诗艺术与变体》也是两位杜诗研究领域的大咖学者所写,读起来像是上大学修课一样。
当谈到杜甫的传记时,不得不提到冯至的《杜甫传》。这本书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创作的,“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这种情感能够穿越时空,与杜甫产生共鸣。冯至笔下的杜甫,代表了中国文人中那些忧国忧民、问天问命、追求命运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