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为什么打4星的,绝对不是因为作者的理论不够完善,而是因为对自己的失落。一是没有做到书中的“自我宽恕”,二是没有在阅读期间成功应用,哪怕一点点。所以在我心中,这本书还是没有达到五颗星的标准。怪自己,是选择看这本书的开始。
通常我们对自己或者他人有要求,其实是一样的结果,那就是过于执着。没办法享受作者所渴望的那样“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十年前看《遇见未知的自己》,三年前看《了不起的我》,都能从文字里获取自愈的力量。本书封面写着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命的语言,不知道是不是后期读得过于囫囵吞枣,没有看透并吸收这种“改变别人”的力量。用语言来转变,太难。
“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见你。”关于给予,情绪上的传达,能给到人舒适的沟通范围,只要不是对亲近的人,都很容易做到。
“在一个更深的层面,非暴力沟通是持续的题型,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方向。”如果你有所期待,有所要求,就一定会产生痛苦,这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最大的暴力,可以尝试使用观察的方法,体会与表达当下可回应的感受,并说出实际存在的需要,提出充分自洽的请求。
“同理意味着,以尊重的态度来了解他人的体验。”拥有同理心,应该建立在自身稳定的情况下。如果给不出其他答复,可以复述询问感受,不见得一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候单纯的倾听也是很好的回应。
同样的,面对自己,我们也可以采用同理心,带着一颗心拥抱两个自己:对过去的行为感到懊恼的自己以及当初做了那件事的自己。“哀悼”并“自我宽恕”,对于长期自律的人来说太难了,但可以尝试把“不得不”的绝对情境转化为“我选择”的自由空间中。慢慢培养觉察力,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一个人也不一定那么了解自己,只有打开修理了再合上,才清楚明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望闻问切,不能只停留在看表面。
表达愤怒,就像是感冒发一次烧,能够改善机能的运作。不一定要采用怒吼等激进的方式,个人认为好好哭一场,也可以缓解情绪的吧。作者建议表达愤怒可以采取“四个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看看我们有哪些批判性的想法;3.与我们的需要连结;4.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痛苦阻碍聆听,同理舒解痛苦。”我倒不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调解,在情况更糟糕之前,尽量不要去当推波助澜的那只手就已经很好,除非你有足够的经验支撑你结局问题。或者你有做过前期的培训和模拟,就像路上遇到了需要急救的人,而你正好有证。
“暴力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人们误认为自己的痛苦的由他人造成的,他人应当受到惩罚。”上一段说的,再做一个补充,如果什么都不做,有可能成为“看客”,看完了这本书应该不会再袖手旁观,我们除了不要充当“键盘侠”,还应该对某些没有营养的言论在心里嗤之以鼻,在明里晓之以理。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关注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或他人有什么问题。”如果面对一些欺软怕硬的暴力,也是可以携起手来“使用强制力”的。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我们不一定要非黑即白,留下一块灰色空间,让时间来冷却冲突是一件较为美妙的事情,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要知道,“惩罚通常会伤害他人的善意和自尊,也会让我们只注意行为的外在后果,而忽视行为本身的价值。”
在书的尾声,我还学到了一种理念——我们在表达感激和赞赏时,如果实在无法说出口,至少可以接受来自别人的好意,不用过多揣测是否真诚,因此便不会产生自负和假谦虚的态度。另外,可以想象对方的贡献,我们被满足的需求和我们产生的愉悦感受,我想,这样就足够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