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妈妈天赋教育法孩子和你都是钻石

1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

本书分为九个主题,介绍批判教育学的起源与主要理论观点。通过对于鲍尔斯、葛兰西、布尔迪厄、伯恩斯坦和艾波尔的概念的反思,本书探讨学校教育如何延续国家权力和阶级宰制。本书通过介绍经典作品的方法,帮助读者完全领悟批判教育社会学的精髓,并引导读者更 黄庭康 2023-03-31 03:10:56
1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

我家孩子总是挑食,是否患有“厌食症”?他总是夜醒,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在准备晚餐时,他经常哭闹,是否有“分离焦虑症”?许多孩子与此类问题生活在一起,为此他们贴上了“问题标签”。然而,美国儿科医生克劳迪娅•M.戈尔德博士认为,所有这些“问题 (美)克劳迪娅·M·戈尔德著 2023-03-31 03:09:38
1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正确地爱却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因为溺爱、缺爱、错误的爱和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造成孩子一生难以修复的伤害。由于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怎样做父母,因此养育孩子实际上是父母自我成长和提升的过程。对于如何养育孩子,虽然我 鱼爸 2023-03-31 03:07:51
1 学力经济学:被数据推翻的教育准则

学力经济学:被数据推翻的教育准则

大多数教育评论家和育儿专家的主张,仅基于其个人经验,缺乏科学根据。因此,他们无法充分解答“为什么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这个问题。相比之下,教育经济学通过以数据为依据和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已经在教育方面成功地取得了清晰的发现,这比大多数教育评论家和 中室牧子 2023-03-31 03:06:46
1 童幼教育今注

童幼教育今注

明末,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AlfonsoVagnone)所著的《童幼教育》(1632年)是第一本介绍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著作,反映了中西教育思想的最初碰撞。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六篇研究论文,四位学者在其中分别阐述了高一志的生平和教育 [法]梅谦立(ThierryMeynard)/谭杰 2023-03-31 03:05:32
1 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

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努力。然而,在育兒過程中,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些卻是絕對不可以做的。而往往正是這些絕對不可以做的事情,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結合理論與 陳美齡/金子和平 2023-03-31 03:02:56
1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名家推荐:蔡先生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大教育家。我在“大”字上加了“最”字,因为我至今没见过第二个像蔡先生那样的大教育家。编辑推荐: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了不起的大教育家。本书收录了他在北大和教育部时期的演讲和文字,展现了真实的蔡先生,他并非完美 蔡元培 2023-03-31 03:02:04
1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

你知道吗?胎儿能够听得懂母体外说话的节奏和起伏的音调。因此,你不需要用夸张的语气。你本身的说话方式能够被他们区分出来。从5个月开始,宝宝就开始用高低不同的音调玩耍。不过这些音调要等到他们真正开始说话时才会用到。宝宝最初会说的50个词,总是说 (新西兰)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新西兰)安妮·巴克利 2023-03-31 03:01:22
1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重新优化语句并排版分段:长范目标是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习惯。《教养在生活的细节中: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一书以“工作”为主题,作者蔡颖卿通过身教和实践,帮助孩子在品质上扎根责任和独立,从而养成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和不断追求“好好生 蔡颖卿/翁乐旂 2023-03-31 03:00:55
1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这是一本具有挑衅意味的宣言式著作,直指当代父母过度养育问题及危害。它提供了一套新的养育哲学,帮助孩子真正成人,并在未来世界中施展拳脚。此书包含以下内容:孩子在18岁前,需要掌握哪8种生活技能?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克服20种糟糕的体验?如何通过 [美]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2023-03-31 02:59:52
1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

德国家庭教育是值得学习的。那么,为什么德国妈妈们如此出色?为什么德国社会文明有序?为什么德国人在全球得到广泛尊重?为什么德国经济在欧洲独领风骚?答案就在德国家庭教育。本书是一个原创的微信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创办者悠悠妈的亲身经历记录。她介 李茜(悠悠妈) 2023-03-31 02:54:23
1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永远的老师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永远的老师

父母并非必须十全十美,但却应尽心尽力。蔡颖卿指出:“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教养并非只看别人家发生的事情,而是日常工作中必须身兼‘教示善道’‘安其居处’‘知其嗜欲’等多种角色。”本书是蔡颖卿过去数年磨合为一的母亲、保姆和教师三种身 蔡颖卿 2023-03-31 02: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