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述了埃里卡一位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尽管埃里卡已经年过而立,但她仍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甚至睡觉也必须与母亲在同一个床上。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埃里卡被禁止和外人随便交往,不能穿时装,连一双高跟鞋都不行。在长期的囚禁与压抑下,埃里卡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扭曲。
然而,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雷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阱: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埃里卡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埃里卡也开始走出发霉的生活,试着走向远方的一缕阳光。
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米尔茨楚施拉格一个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自幼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197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管风琴硕士学位。70年代初,她辗转柏林、罗马等地。1974年也戈特弗里德·许恩斯贝格结婚,居住在慕尼黑和维也纳。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1967年出版诗集《丽莎的影子》。1970年发表讽刺小说《宝贝,我们是诱饵》。此后写下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作品。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成分的《钢琴教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女情人们》(1975)、《钢琴教师》(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们》(1995)、《贪婪》(2000),戏剧《克拉拉S》(1981)、《城堡戏剧》(1985)、《在阿尔卑斯山上》(2002)、《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母亲用坚韧的意志和森严的防护,把她打造成不同凡俗的、不愿意向污浊的动物性与社会性妥协的艺术家——当不成音乐家,退而求其次,当音乐教师也是一种选择。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贝多芬盛大辉煌的音乐殿堂,暧昧的色情影院以及郊区更廉价更笨拙的交尾,形成艺术精神与物质和肉体欲望的对抗与纠缠。...
自处部分的文字可能会引起生理不适,甚至不忍卒读,我看得触目惊心。当这小小暴风雨过去,一切又回到从前。小说语言非常具有冲击力,冷漠、玩世不恭,充满尖刻讽刺和戏谑,大量使用想象、象征、比喻等手法,读来略烧脑,但酣畅淋漓,常常让人拍案叫绝。...
01悬念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主人公苏菲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钢琴老师,她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而不失深度,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苏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但这并不能阻止埃尔夫丽德的代表作《钢琴教师》一跃成为当年全球图书排行榜的NO01!霸气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埃尔夫丽德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作家?禁锢与扭曲主人公埃丽卡生活在超强控制欲母亲的严格管控之下,尽管已快40岁,却依然和母亲睡在同一张床上,连买一条裙子、几点回家的自由都没有。...
知道耶利内克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钢琴教师》得到戛纳评审团大奖,于佩尔得到影后。这两年买过两本耶利内克《米夏埃尔》《死亡与少女》,读过《死亡与少女》,强制自己读完。瓦尔特克莱默的出现,他不过是想追求独有,与众不同,他对埃丽卡的试探,追求又被埃丽卡利用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