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女性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正当大家纷纷向埃尔夫丽德道贺时,埃尔夫丽德却出乎意料地拒绝领奖!
但这并不能阻止埃尔夫丽德的代表作《钢琴教师》一跃成为当年全球图书排行榜的NO.01!
霸气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埃尔夫丽德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作家?由于《钢琴教师》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性质的代表作,因此,也成为了我们探索这位独特作家内心世界的绝佳入口!
但翻开这本书前,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好读”的书,阅读的过程仿佛一段充满自虐快感的修行,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不适与痛苦,但却莫名有种痛快和酣畅。
如果你不喜欢这本书,那你才真的接近这本书的本质!
与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本拒绝讨好读者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我想表达什么”,而不是“读者喜欢什么”的“自私视角”,但也正因如此,埃尔夫丽德的文字呈现出一种在禁锢边缘疯狂试探挣扎的痛苦感,需要读者静下心去咀嚼每一个文字。
主人公长期被压抑渴望放纵的强烈情绪仿佛被咀嚼出的苦汁般,缓缓弥漫在思绪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那种力透纸背的情绪渲染带来一种多感官的层次体验。
如果草草而读,是无法领略埃尔夫丽德的文字魅力的。
主人公埃丽卡生活在超强控制欲母亲的严格管控之下,尽管已快40岁,却依然和母亲睡在同一张床上,连买一条裙子、几点回家的自由都没有。在母亲的绝对控制之下,埃丽卡的生活单调而古板,顺从而压抑。
但在深处,埃丽卡的精神却蜕变成了一只叛逆的猛兽,她故意买母亲讨厌的裙子,即使不穿挂在衣柜里腐烂;她蹑手蹑脚地躲进灌木丛,偷窥情侣幽会,故意制造声响,在别人可能发现自己的恐惧中寻找刺激;她挤在一群老色鬼中间排队进入色情电影院,透过小小的窗口窥探着他人的情欲……
表面来看,学生克莱默被自己的钢琴教师埃丽卡吸引,展开追求,但其实,长期被母亲压抑无法正常的恋爱的埃丽卡那扭曲的爱情化作情欲的陷阱早已牢牢困住了克莱默,给处在青春期的克莱默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一面禁锢,一面叛逆,埃丽卡仿佛化身博士中精神分裂的亨利·杰基尔,在黑白的两面不断挣扎。作为克莱默的老师,禁锢一面的埃丽卡拒绝了克莱默的追求,但转头,叛逆一面的埃丽卡就跟踪尾随克莱默,并难以遏制地写信给他,在信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近乎扭曲到变态的狂乱情感,以至于克莱默几乎要被埃丽卡真实的内心世界“吓坏了”。
书在埃丽卡近乎于疯狂的扭曲的情爱幻想中戛然而止,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这是瑞典皇家学会2004年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埃尔夫丽德时的获奖理由。
只有翻开这本《钢琴教师》,才能深切地体味到何为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的小说,埃尔夫丽德的文字具有乐章一般的推进感,跳跃的思绪构成故事情节,起伏的叙述构成伴奏和弦,仿佛起伏不定的乐章,纷乱的音符,却出乎意料地组合成了优美的旋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