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著名、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在原著问世五十年后,首次出现了中文全译本。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每天读一段,每天都会在这里或那里对纳博科夫的某个单词用法或句式连接感到异常惊艳。可能晦暗是纳博科夫原本的计划,也可能我其实欣赏这种影影绰绰所以并不打算真的追究这个黑暗迷宫的终极解法。从洛丽塔的身上我仿佛看到杜拉斯笔下的情人、费兰特书里的莉拉。...
洛丽塔,美丽的、带着致命诱惑力的洛丽塔,其实从始至终都只存在于亨伯特的幻想中,是他永恒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很多读者说自己阅读时会抑制不住共情亨伯特,去怜悯他的罪过,为他开脱,但我从始至终,每当他开始描述自己的心境、叙说自己对洛丽塔的爱情如何真挚,我都感到一阵反胃。...
总是听别人说起洛丽塔小说电影啥的,即使被剧透,不妨碍自己看的时候,读的津津有味,看完觉的挺过瘾的。洛丽塔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洛丽塔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小说没有开第三视角,对于洛丽塔是否有对外求助,很难得知,整部小说里,感觉就像是好人难寻,其他人不过是冷漠的看客,看了,听了,也不过是感慨世道艰难,好人难寻,从来没想过自己伸出援手。...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性不是因为得到和失去,也不是因为忠诚和背叛:更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涉及生活伦理的家毁人亡的故事和一个关于刑事法律的情杀案件。有时候看西方所谓的文学名著实在是一种折磨,对于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这是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
读这本书的体验取决于读者想代入哪种视角。监狱里的亨伯特存在一些主观性。在这个叙述里,甚至洛丽塔也在诱惑他。从这个角度看,洛是聪明,隐忍,也是勇敢的。亨伯特在洛的神情里领会到了她没说完的后半句“他伤了我的心,你毁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