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每天中午都抽出点时间来读《洛丽塔》。每天读一段,每天都会在这里或那里对纳博科夫的某个单词用法或句式连接感到异常惊艳。大多数作家用语言实现表达,他却仿佛是在玩游戏,随便掏出口袋里大把的单词玩弄出令人惊奇的语言杂技。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像一个小说家,倒像是一个诗人。这段话是我6年前写的,但当时我的英语尚不够格,没能读完英文版。今天,我也不敢说我没问题。
这本书太复杂了。人性深处的黑暗和微妙,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再加上这个特别复杂的语体系统,通读一遍只能对这个欧洲老灵魂创造的文字迷宫产生一个类直觉的观感。很多地方让我困惑,但是是那种适意的困惑。或许,晦暗就是纳博科夫的本意,或者说,我欣赏这种曖昧不清,所以并不打算真的追究这个黑暗迷宫的终极解法。最后,亨伯特打死奎尔蒂的一段描写,无端让我想起肖斯塔科维奇,他华丽又诡谲的第二圆舞曲。从洛丽塔的身上,我仿佛看到杜拉斯笔下的情人、费兰特书里的莉拉。天使与恶魔共存的少女是文学书写里最迷人的女主角,她们既粗俗又天真,邪恶又美丽。至于亨伯特,他是每一个在爱情里哭泣绝望的人。
“《洛丽塔》毫无道德寓意。在我看来,一部虚构的作品能够存在仅仅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我直截了当地称之为审美快感的东西。”纳博科夫这样说,对于严肃文学来说,道德寓意的要求实在太过可笑。而对于这本独一无二的小说,我也想不出任何理由不给五颗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