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这本赠送的样书之前,我对故事的内容、它所面向的读者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象和期待。相比故事本身,我对围绕这本书的期待和想象更感兴趣。我认为这也是这本书营销面向的对象会首先关注的内容。毕竟,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不太可能会花时间在豆瓣上翻阅这些无聊的评论。
对于后浪这样一家年轻的出版社来说,在踏实做事、认真出书方面是十分难得可贵的。它既没有那种老牌正统的出版社那样古板严肃,也没有彻底将自己降格为一家出售廉价快速消费品的书商。
从装帧上来说,我觉得这本样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到手时,书籍内外都被厚厚的两层包装裹着。这让我这个经常混迹于二手书市场的人感到有些不适应。这本书保存得太好了,希望每一个小读者收到时也能像这样用心。护封采用了简约彩绘设计,内封是硬质光面的材质。考虑到最终的使用者会是孩子,增加一些结实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希望这本书的内容也能与这样用心设计的精装相匹配。
翻开书的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里面的插图。从风格上看,似乎是使用了原版书的插图。这一点确实用了心。我随手翻看了一下手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双城记》插图本,不禁笑了出来。一本童书当然应该有插图,不仅要有,还要足够多。插图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我有一个小问题,我觉得有些插图与文字描述的内容关系不大,反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分散了注意力。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这本书的作者是塞西尔·戴·刘易斯,英国桂冠诗人。他专门从事写作诗歌的工作,此外也写一些侦探小说来赚取收入。据维基百科上的资料,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可能只有一两部。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血色将至》、《因父之名》、《我的左脚》、《魅影缝匠》等)的父亲。相对于父亲,儿子可能更为国内读者所熟知。
有趣的一点是,虽然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但在护封的勒口和书尾作者简短的一句话声明中,我们只能了解到有关本书的一点点元信息。至于前言、序言等内容根本没有,注释也很少,而且似乎只是为大人提供解释(以防孩子们问得让大人回答不上来)。这非常符合童书的身份,小朋友们根本不需要看这些无聊的内容,哈哈哈。我想再提一点,这本书是根据法国电影《小朋友们》(1941年)改编的,豆瓣上直接搜索这个译名《我们这些孩子》并没有找到相关信息。
小朋友们 (1941)
暂无评分
1941年 / 法国 / 剧情喜剧 / 路易斯·达更 / 路易丝·卡莱蒂吉尔贝·吉尔
我在工作之余花了大约半天的时间草草翻完了这本书。老实说,你不能用《小王子》或者《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样的高标准来期待这本书。如果我给它五星评价,或者大肆吹捧,那就是在撒谎了。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很简单。对于我来说,可能简化得有些过头,但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来说可能刚刚好。童年和孩子离我已经太遥远了,我其实并不清楚现在的小孩子们在想些什么。所以,我只能以一个想象中的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
之所以反复强调这本书所面向的读者是十一、二岁的“男”孩子,是因为这本书对女孩子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性别差异并不是这本书需要考虑或兼顾的方面。女性形象在这本书中几乎不存在。但愿这样的说法不会引来某些苛刻的批评,我只是在陈述事实。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代入点。无论是“战争游戏”还是“筹款游戏”,又或者是“侦探游戏”,这些代入点都紧密围绕着外在的冲突。你基本上不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与某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或情感体验相关的描写。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可能是难以理解的。作者追求的是趣味性,就像他在书中所说的,他从来不在乎“外貌描写”。
不过,直到故事的后半部分,男孩们在小镇的大街小巷追踪破案,甚至与“坏人们”对峙开战,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真正的乐趣所在。整个故事形成了一个精致的回环呼应。故事一开始似乎与战争游戏无关,但最终呼应到男孩们与坏人对峙、斗争的高潮。在书中,甚至可以找到一些硬派侦探小说的味道。陷入绝境的小侦探们如何摆脱困境?这让我想起了侦探小说中的情节。这样的情节让小读者们接触到了侦探小说的基本情节要点。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至于这本书所谓的“教育意义”,我不想多说什么。我觉得读书不能太功利,也不能焦虑。否则,原本美好的事情就会变得不那么好了。但我承认,书中所强调的“鼓励孩子在没有外援和依靠的情况下,发动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的能力,借助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独立解救自己脱离困境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感谢后浪儿童文学编辑@苏安的馒头赠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写完之后,我对自己也增加了一点信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