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这一期的共读了,这也是在新曲线陪伴下完成的第十本共读。从第一本的《儿童生活中我是谁》到第十本的《婴幼儿及其照护者》,算是给这段阅读旅程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
回顾这次的短途旅行,收获了什么呢?应该说收获了尊重与照护。嗯,不仅仅是一开始也是作为从业者本身得到了书中文字的尊重与照护。
与权威者的说教不同,本书一直分享与支持的是理解个体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各种差异,而不是以一边倒的形式来告诉你:我说的都是对的,全部都照我说的做。
所以读到最后被作者编织的一张温柔网所包裹。这是一张结实有力的网,却给予人无限温柔的力量。
书中的框架其实非常简单清晰:聚焦照护者、聚焦儿童、聚焦机构。
在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铺垫了一个基调,并将这样一个基调贯穿在全书之中,那就是建立在尊重理念上的十项原则。可以说后文的知识、理念都是围绕这十个原则展开的。
所以合上书,如果有许多内容都不记得了,没有关系,重新看看这十条原则吧,有了这十条原则,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就不会偏航。
这本书给我触动最大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聊照护者与家长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另一个是贯穿本书的关于特殊需求孩子的内容。
作为一个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六年的老师来说,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面对不同的家庭群体,面对不同的教育观念。也许作为专业的照护者,我们接受了很多先进的、美好的教育理念,可当我们回到临床工作中却往往四处碰壁。直到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像是前辈在细心地引导我。不是单一的输入,而是带我思考在教育路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与照护者相比,建筑师的责任要小很生。建筑师的目标仅仅是一种结构;而照护者关照和处理的却是人的生活。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态度,只有长期地与持有不同的价值观、想法、方法和态度的人接触,个体的态度才可能发生改变。”
永远会被书中微妙的比喻戳中。
记得在年初,我还在一直摇摆,要不要继续从事特殊教育这个领域呢?学前教育看上去多么岁月静好呐。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当我们把个体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去比较时,你永远可以看到他们的不完美。而只有把每个个体当作独特的个体,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这也是本书触动我的另一部分:从第五章开始关于特殊儿童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国内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并不完善,但直到读到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挑战和趋势,才发现原来国外也同样面对一样的困境。
我们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终要做什么呢?回头看,我认为是创造环境,创造一个适应性的发展环境。无论是面对普通的孩子还是特殊的孩子,他们都能够,也都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
那么为这样的美好目标而一起努力吧。因为这个环境中有你,也有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