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神话传说奇谭》时,我想起最近孩子问我的一个问题:盘古的斧子从哪里来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是语文课的一部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然后孩子就问,如果天地都是混沌一片,盘古的斧子是哪来的?既然说都是漆黑一片,那么盘古又是怎么知道并找到斧子的?
怀着好奇,我和孩子一起上网查了一下,竟然意外的发现,在最初的版本里并没有说到斧子。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这篇文献出自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中,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关于盘古故事的记录。这也就意味着,在早期的传说中,很可能并没有“斧头”,当然这仅仅是可能。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给盘古手里“塞”了一把斧头,这就是创造。吕思勉先生在《盘古考》中大概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他说“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应该是早有口口相传的传说,后来被文人墨客整理、加工,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民间的传说多与解释自然相关,文人的加工则体现了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取舍。
神话传说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它的创造、再加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习俗和所思所想,它既有着一定的骨架,又因时因地不同,就如同黄土高原一般,任由历史堆叠,又经过历史长河冲刷出不同的姿态。我们既受神话故事的滋养,又在不同时代演化着神话故事。读《中国神话传说奇谭》,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它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传统的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
《中国神话传说奇谭》在叙事手法上也别出心裁,以《雷峰塔》为例,通过多人视角来进行还原,分别从许仙、白素贞、青儿三个人的角度去讲述故事,读起来很有新意。这本书很适合给孩子看,神话是人类永恒的诗篇,也愿孩子们能从不同的叙述中读出不同的体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