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书觉得它跟《人生海海》很神似,都是一个特殊但并不美好的时期,都是孩童懵懂的视角,都发生在一个小村庄。只不过一个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在中国江南小镇。而且两个村庄都有一个跟整个社区格格不入的怪人。
整本书的描写非常不错。作者通过孩童的视角白描且不加评判的描写当时美国南部的社会风气。在1933-1836年期间(美国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亚拉巴马州小镇上,描写了没有午饭吃的上学儿童、开学只去一天的底层百人家庭,以及当时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例如,黑人和白人分别用不同的教堂,在开庭审判时,白人先进,黑人后进。并且黑人永远都会坐在一起。而当有白人小孩和黑人坐在一起的时候会引发非议等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整个镇子上只有5个黑人会写字,而在人人都厌恶的白人底层尤厄尔家,则有两个人会读写。这种识字覆盖率的差距非常之巨大。
这本书里处处都充斥着这种不公,甚至于对于公认的好人,在处理种族问题时的不公。但是最触动我的是两处。第一处是明明案件证据确凿,连孩子都能看出来,但是陪审团依然判定无辜的黑人有罪,父亲甚至认为这其中有很大的进步,因为陪审团商议了几个小时才得出结论。第二处是书中两次描写了,只有孩子才会为黑人遭受不公平待遇而哭泣,而再过几年,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再认为这是不对的了。在哥哥把人分为四种之后,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哀,这就像是一种需要用尽全力去抗争的宿命。
但是坦率地讲,整本书的节奏稍微有些不连贯。在阅读前三分之一的时候,我认为拉德利先生一定是全书的主角,或者至少这本书要讲述他的故事,因为超级大量的篇幅明暗地在讲述他。但是读到一半发现好像并不是。读到五分之四的时候,我很不开心地觉得如果文章最后跟拉德利先生没有什么关联的话这本书一定要给个差评。好在最后结尾处有所呼应,但是坦率地讲,在开篇如此大幅渲染拉德利的描写所见到当时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好像并不妨碍,并且可能会更好。总觉得这本书进入主题太慢了。并且从大量的跟拉德利过渡到最终作者要表达的种族歧视问题那部分相对比较无聊,有点儿像动画片火影忍者拍不下去了各种拍小故事的感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如果可以更快地进入正题会更好。
另外,这本书中有很多隐藏的梗,比如斯库特上一年级时老师给他们讲的故事,一个癞蛤蟆穿衣服在客厅的故事其实在说《柳林风声》。类似的梗很多,如果对美国或者外国的相关情况了解较多的人会读得更爽快。但是如果对这方面了解甚少的朋友可能在阅读体验上会打一定的折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