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成年人,搭乘高铁或飞机,最怕遇到什么?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回答,熊孩子。隔三差五,厌童话题总能引发舆论热议,不同阵营的人互打口水仗。不同于豆腐脑甜咸党轻松诙谐地争论,厌童话题下的争论往往是每个人都在激烈地发泄情绪。
虽然大部分人声讨熊孩子,实际上是在指责对熊孩子疏于管教的家长。但家长也有苦难言。前不久作家苏小懒发博说家长带孩子乘坐火车受到苛刻的对待,因为有乘客反映孩子太吵,所以乘务员把家长和孩子“邀请”到餐车车厢。很多家长在下面留言,说每次带娃出行,总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看到其他乘客的眼神,仿佛在说你们就该待在家,不该出来打扰别人,而娃哭闹又不是想控制就控制得了。
如果想找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那建议双方都看看《儿童发展》这本书。发展是人一生的课题。儿童发展尤为关键。我们常常把儿童比作花朵,想要一朵花开得灿烂可不是只靠爱的阳光才行,正如作家舒天丹说的,要先搞清楚花的成长规律,然后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
这本书一改传统上儿童心理发展主要依据年龄而是从不同发展领域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呈现儿童心理多姿多彩的发展过程。这样编写的好处是读者可以自如翻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用硬着头皮啃完所有内容。
不用看内容,只要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本书含金量十足,沉甸甸的一大本,全书包括五大部分,18章内容,涵盖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生物基础、认知和语言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深入分析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学校、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值得称赞的是每一章前面都有本章纲要,帮助读者梳理该章节的内容。每一小节有学习目标、复习、联想和反思,他们希望读者不单单是看,更希望每个人能真正看进去,看懂了内容。
关于熊孩子,可以从“社会情绪的发展”章节获得启示。书里面提到“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它被定义为能够准确和适宜地感知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利用情绪来促进思维的能力,以及调控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成年人很容易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和人的智力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别人家的孩子”的存在。而人和人的情绪智力也是不一样,甚至一个人在每个阶段的情绪智力都是不同的。你没法要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过他们倒是有调控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主要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婴儿情绪发展领域的专家迈克尔▪刘易斯把情绪分为初级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意识情绪的前提是自我意识,他们首次出现发生在第一年的下半年或第二年的某个时候。所以如果在地铁上有个婴儿在啼哭,母亲手忙脚乱地,怎么也哄不好,成年的乘客们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谁能要求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意识到哭会打扰到其他乘客呢?
当然也有些人会说,为什么不开车带娃出去,为什么不打车这里引用一句《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话,“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好条件。”
当孩子从婴儿长大成儿童,父母不应当继续用这个理由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孩子调控情绪的能力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父母影响孩子情绪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孩子对父母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调控行为的能力;二是和情绪有关的养育实践;三是家庭的情绪氛围。
家长可以采取情绪教练的方式帮助孩子调控情绪,即把孩子的消极情绪看作是教导孩子的机会,帮助他们用语言标识情绪,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有效地应对情绪。在这里,我建议可以家长可以一起和孩子用颜色球标识情绪,比如红色球是愤怒,灰色球是伤心,蓝色球是沮丧,橙色球是幸福,黄色球是开心。当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突然哭闹时,我们要区分他是愤怒、伤心还是沮丧,然后帮助他应对当下的情境,是不是同伴抢了他的玩具,他感对小伙伴感到愤怒,还是他的玩具被别人拿走自己没有玩具而伤心,如果是前者,和他一起找小伙伴要回来,如果是后者,可以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