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注意与否,当我们观察世界时,眼前总是有一处模糊的存在——我们可爱的小鼻子。它们总是坐在前排的座位,与眼睛、嘴巴和耳朵一起成为我们认知世界的开始。
当我孩子还不到一岁时,我喜欢与他玩一个叫做“小鼻子飞走了”的游戏,就像绘本里的小怪物一样。当我触摸到他的小鼻子时,他总是迅速张开手表示飞走,并且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我常常想,可爱的乖乖,你在笑什么呢?然后儿子会回应我,他会用电影《E.T.》中经典的第三类接触的手势触摸我的鼻子,然后模仿我的动作迅速抬起手,继续咯咯咯地笑。在这个触摸、逗笑、认知、想象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完成了无数神经元的连接。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启我们认知自我的旅程的。
绘本画家爱德华·蒙松用法国人独特的幽默勾勒出了婴孩们的智趣。小怪物的鼻子一次又一次地变化,从形状到质感,从视觉、听觉到嗅觉,再到触觉,感官的切换与打开让每一个读者能够将自己与生活经验进行联想。我相信,两岁大的小朋友听到鼻子变成臭袜子时肯定会哈哈大笑。
我们也可以将小怪物的脸看作是一出独角戏。主角是一个调皮的小鼻子,而那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脸,则成为了宽敞的舞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用人类最直接的方式——我们的表情、身体,特别是我们的五感和想象力来完成一次游戏。我们可以对着镜子,或者与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小怪物,我们都拥有坐在前排的调皮小鼻子——原来它还可以这么有趣!
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利特善于描绘超现实梦境,他在经典人物形象的面部中央画上了一个巨大的苹果。这在成人观众看来可能已经是非常大胆的了。但对于可爱的孩童们来说,在脸上替换五官,换上各种物件和形状完全是家常便饭。他们的原始脑中早已具备构建想象世界的“元宇宙”的能力。所以孩子们才会喜欢把一切东西重新组装、改造和摧毁。
我们不应该轻易、确切地告诉孩子鼻子永远是鼻子,它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长在我们脸上。这些知识虽然有效,但并不适合还需要触摸、聆听、观察,勇于想象,甚至是游戏的试探。
在孩童的眼中,世界是未知的,充满好奇。他们不是符号化的,而是值得冒险的。如果我们能在其中加入一些幽默和游戏,那就太棒了。这本适合0-3岁小宝宝的绘本可能会成为孩子们要求你一遍又一遍讲的游戏书,但它真正有趣的地方恰恰在于放下书本,唤醒住在我们身体中的“小怪物”,用我们的身体与孩子真切地互动,这才是幼儿最需要的。
文/李杰(麓湖·A4美术馆副馆长,《童年美术馆》作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