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其实是借用伊能静采访时说过的话。
读书之前,我以为的钝感力是指“对外在世界的感知能力比较迟钝”。但是这种感知力是客观的,例如人的痛阈。耐痛性比较高的人可以说是钝感力,而明明痛阈低却故作坚强并不是钝感力。
但是读者所说的钝感力似乎更接近“忍受能力”。无论你是否感受到了负面的情绪、消极的生理变化,只要你能忍受下来,就说明你具有钝感力。比如你明明知道老公出轨,但是你装作不知道,这种自欺欺人叫钝感力;你明明听出来别人在讽刺你,但是你装作听不懂叫钝感力;明明女性生孩子养育孩子很痛苦,却一直在忍耐,也叫做钝感力。
作者的这一系列例子让我觉得他侮辱了本来可以解释的更有意义的“钝感力”一词。
说回标题的话。在过往的三十年的经历让我越来越觉得对内在世界敏感的重要性:识别并承认自己的情绪情感是爱自己的开始。人生的树林中有无数个站在岔路口的机会,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在以后不惋惜那条未选择的路,因为你至少没有辜负当下的自己。
培养对外在的世界的钝感力其实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去理解。一是对外界客观无法改变的事情,与其反复在意却无解,不如降低自己的感知力,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外界对自己的伤害。注意这里不是指自欺欺人,而是不想太多,避免陷入过分解读的焦虑中。
而另一个方面还是要保持对人的共情能力。虽然偶尔会让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但是我认为具有同理性是构建一个理想的美好的自发秩序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