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意间看到的《西藏组画》知道了陈丹青,从陈丹青知道了木心,从木心看到了这本书。
虽同属亚洲国家,甚至很多欧美人都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但大部分中国人都能一眼区别出来。我想,是“气韵”不同。
从中世纪开始,大量的遣唐使来华访问,不断学习,也可能因为他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日文化中总能感受到与我们的不同——诧寂、幽玄、物哀,在儒家汉文化圈里总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而我时时能感到矛盾,日本电影中可以将纯纯初恋与极致猥琐的变态拍到顶级;日本的服务业世界有名,可他们透出的冷漠也是世人皆知;政府管理与黑道统治并立于世;和服,鞠躬,敬语,茶道,花道,传统的背后,却存着合法化的区……可能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的小说、电影、建筑、习俗、武士道精神……中都能看到深深地悲观情绪,就如中国人爱的是繁花盛开正当时,日本人则更爱樱花飘落的逝去美。
所以,很早以前有我的学生五年级就接触日本文学,被我劝住了,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很强的“内吸力”,没有一定的念力千万别碰,会被牵引走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