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太久没有读过这么客观、现实、悲情的小说。也许是个人阅读偏好的缘故,从前念过的小说总是将苦难之类的情感加以选择地或淡化或强化,或刻意地浪漫化及悲剧化,直如览阅一部史诗,让人不自感是人间之事。
而《包法利夫人》之死在我看来既不浪漫也不悲剧。从父亲错误的教育开始(抑或是从社会风气开始),包法利夫人的结局似乎就已经注定,她理所应当地成了一个道德残缺的人。书中还有很多道德残缺的人,如罗道尔弗、赖昂、全福、郝麦...虽然福楼拜未曾交代,但我们可以想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可悲的是,从赖昂的前后变化我们也可以想见为包法利夫人流涕的那位少年很可能将来也将被时代异化。我并不为包法利夫人感到惋惜,相反,我和她一样感到解脱。可怜的是查理,如果说他有一个恶名的话,那最多也就是平庸,却在一群畸形的人当中度过了天真的一生,他对包法利夫人的爱几乎要接近霍爱中那漫漫坚守,却没有等来一个美好的结局。这该赖命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