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读过好几本类似的书籍,例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存在的人》、《原生家庭》、《身份的焦虑》和《教养的迷思》。所有这些书籍的目的都是让我找到我之所以成为我的源头。但是,这些书籍也无一例外地告诉我,我之所以成为我,是因为环境、家庭和基因等主要原因,而非自我原因。我们有时候会同情自己,有时候会憎恨自己,有时候会埋怨自己。也许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压抑文化。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定义的世界中,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分裂的自我》这本书最后以一个可怜的孩子朱丽叶的故事在结尾处引发了我强烈的心理刺痛。她失去了自我,但作者似乎又有一种对故事的怜悯,最后寄希望于渺茫。作为一本几十年前的书,书中的一些东西可能已经过时,但书中的概念依然值得我们推敲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如此自责而陷入混沌?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活?我们为什么会被裹挟着走,从而失去自我?同质化似乎将所有人都压缩成了一个模型。一旦出现一些具有特质的想法或思考,立即就会被现实引力拉回原点,集体就此成为刻板模型,失去创造力和反思能力,不断被同化扭曲。也许这个问题不那么容易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但如果我们进行思考,也许就更接近真理了。正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剧里的一句话所说:“一成不染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我们每天都在吸进灰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