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最特别的传记。我本以为这是一本普通的讲鲁迅的传记,我打算回忆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在看看他和周作人一家的鸡零狗碎。
没想到,刘小川在本书中写鲁迅的内容大概只有一半,另一半内容是作者的思考,还有其他思想家的一些名言和经历。
刘小川先生写传记的方式,完全颠覆了我对传记的认知。这种古今穿插,旁征博引,信息量之大,让人看的真是大呼过瘾。
鲁迅生于1881年,浙江绍兴人,初名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来改名周树人。有两个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周树人7岁进私塾,启蒙老师是周玉田,除了教鲁迅读书识字,还教劳动,什么挖坑种花施肥。
童年的鲁迅,有亲妈和长妈妈的陪伴,长妈妈天天讲故事,还有长妈妈送的《山海经》。
12岁,鲁迅进入了三味书屋学习,师从寿镜先生。在这里,就有了我们熟知的“早”字。
在这部分,刘小川先生没有过多的笔墨,只是寥寥数笔的交待,但是却将鲁迅先生小时候与现在小朋友的童年联系起来。
劝解家长不要让小朋友过早接触手机电脑,要保护小朋友的好奇心、动手能力,还要保护小朋友们的天真烂漫,要让小朋友们有个快乐的童年。
刘小川还说:如果小鲁迅不能天真烂漫,不会调皮捣蛋,那么,他后来的运思、运笔,不可能那么凝练而灵动。灵动是说有转向的能力,有不断超越的能力。
虽讲鲁迅一人,却也讲着育儿经,也讲着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改变。
后面讲到鲁迅儿子周海婴的时候,更是说到:本文写鲁迅,是为了获得一段百年助跑,以跃入当下。
因为这里就讲到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要不要体罚孩子。
1929年许广平生下一子,取名周海婴。
鲁迅曾经注意到母爱的盲目,但是当他自己当父亲以后才知道父爱也是盲目的,他关心孩子特别细,许广平说有时候小孩在另一间屋子咳嗽,最先听到的一定是鲁迅。
鲁迅对周海婴宠爱有家,偶尔也会体罚孩子,但是他坚决反对小学教师鞭打儿童。
鲁迅的体罚孩子,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找周海婴的身上轻轻打去,但样子是严肃的。
可以说,打只是一个动作,重点是鲁迅的表情是严肃的。这就让孩子知道,你这件事做的不对,家长是真的生气了。
作者借这件事说到了儿童抑郁症,他认为痛感也是一种挫折感,适当的体罚对小孩儿是有效的。
作者的想法有没有理论依据我不清楚,有些父母溺爱孩子,没有底线,一味护短,真的是不可取的。不过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父母,是平等的对待孩子,你做错的事,我会批评你,给你讲道理,而不是打骂。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书中此类的思考还有很多,让人记忆颇深。
当然刘小川先生也没有一味的夸奖鲁迅先生,在讲到1919年鲁迅先生回故乡卖祖屋的时候,烧掉了爷爷的日记。作者就明确的表示,鲁迅先生的反封建肯定有反过头的地方,我们不必为尊者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鲁迅的爷爷在临终前的一天还在写日记。可见鲁迅祖父的日记不仅有家族的记录,更有官场、科场、社会的记录。
所以我们就可以简单的说,鲁迅是到了一个反封建的极端吗?并不见得,或许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极端了。他只是想反封建而已。
学生时代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明白其伟大之处,长大后见的人多了,越发觉得鲁迅先生的深刻。刘小川在《鲁迅传》中,更是将鲁迅与外国的思想家,如海德格尔,托尔斯泰,歌德,雨果,尼采等人进行比较。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犀利之处,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现在在回看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禁想说鲁迅先生的文章,现在还在救中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