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常常会陷入各种人际沟通困境中?比如妻子想要出去跳舞,丈夫说了一句“你穿这条裙子难看死了”,妻子气得摔门而出;你的同事天天向你抱怨工作辛苦,你好心给对方提建议,对方却一一反驳你的建议;一个孩子问妈妈“你爱我吗”,妈妈却反问“什么是爱”,让孩子不知所措。为什么在人际沟通中会产生各种误解,认为对方蛮不讲理、鸡同鸭讲,继而陷入不欢而散等困境呢?
《人间游戏》这本书中指出:沟通困境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心理游戏。沟通的关键,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没说什么。本书详解了生活中常见的36种心理游戏,探求了不良沟通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帮助我们了解影响事业顺利、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阻力究竟是什么,从而改善沟通,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
本书作者艾瑞克·伯恩是美国精神科医师,人际沟通分析学创始人,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以及各个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工作领域中,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人际沟通中的三种自我状态:书中指出,通常人们在人际沟通中,会在姿势、观点、措辞、嗓音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往往伴随着感受的变化。一组连贯的行为模式伴随着一个连贯的感受系统,产生了自我状态。人们在人际沟通中会呈现出三种自我状态。
首先是父母自我状态。每个人内心都带着他的父母,按照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来做事,心理状态和父母过去一样,会使用与父母一样的手势、语气、用词、感受等作出回应。
其次是成人自我状态。这是一种理性看待问题,直接对现实进行客观评价的自我状态。
最后是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住了一个小孩,儿童自我状态成型于儿童时期的感受、思想和行为,成年后这种状态依然存在。
在特定的深刻,每个人都可能表现出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或儿童自我状态,并且可以从一种自我状态转换成另一种。比如保险推销员向顾客介绍产品,一开始两人都是以成人自我状态沟通,讨论产品的性价比。可是当推销员说:“这个更好,但是你买不起。”顾客说:“我就买这个。”推销员其实是把话题抛给了顾客的儿童自我状态,而顾客的儿童自我状态则回应:你说我买不起,我偏要买。这种沟通就是一种游戏,体现了一个人自我状态的转换。推销员想通过这种游戏对顾客进行操控,以获得利益。
抚养孩子是一个教他们玩什么游戏的过程:抚养孩子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到玩什么游戏以及如何玩游戏。小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就会开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来学习游戏。孩子喜欢玩的游戏会决定他未来的生活,他的婚姻和职业生涯,以及最终的命运。比如一个7岁小男孩吃饭时胃疼,请求离席,父母建议他去休息一会。此时,小男孩三岁的弟弟迈克也表示自己肚子疼,显然是想获得父母同样的关注。如果父母大惊失色,让迈克也上床休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父母配合,迈克会多次和父母重复这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