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真挚之作。作者生动地道出了一个年轻人为了生计放弃了曾经的自我,成为了本不想成为的鱼贩,但却在贩鱼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人并熟悉了他们的生活。
全书分为三辑,内容分别为“身为鱼贩”、“鱼贩日常”和“三代鱼贩”。这三辑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个人认为第一辑是作者的“自我介绍”,包括童年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为什么会成为鱼贩;第二辑则更多地涉及作者作为鱼贩所熟悉的人们(第一辑中多数人只是泛泛之交);第三辑则更多地涉及亲人的故事以及作者的童年回忆。当然,每一辑中都穿插了作者这个“资深鱼贩”对于各种鱼的品种、应季时间、特点以及适合销售给哪些顾客等详细的描述。
阅读第一辑时,读者会深入感受到作者的经历,这可能是因为描写得太过真实了。一开始,作者的家庭生活很美满,父母除了鱼摊外还经营几家手摇茶店,家庭收入充足,作者在国小时家里很和睦。可是好景不长,四年级的时候,作者发现父亲成了一个赌徒,整天沉迷于数字游戏。虽然赌输多赢少,但那时的作者还不理解,还以为可以平善输赢。但是现实是无情的,父亲输掉了手摇茶店,输掉了母亲。那时,作者应该会感到很失望,目睹父亲敷衍阿公(说是去看店,其实是去赌钱),听父亲抱怨自己有多么累,听阿公说要去鱼摊帮忙。作者当时“真的以为只要好好卖鱼就会变好”,但局外人早已能看穿结局,债务会越来越多,父亲的赌注将阿公和整个家缚住。阿公让作者回家帮忙,实际上是为了在摇摇欲坠的墙上增加一个支撑点,这堵墙仅不会崩塌,而能否挡风遮雨已经不再重要。
当然,本书并不一味阴郁,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情节。举例来说,有一节是讲背骨仔(指离开一家店后自己单独经营的商贩),其中讲到了一个背骨仔的案例,刚开始做生意非常艰难,特别是老主顾阿美姐在市场中极有影响力。当然,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但是后来,背骨仔开始避开阿美姐销售的鱼类,好像彼此之间的仇恨随之消失了。还有一个情节讲述了作者离开市场之后专门从事鱼类供应给餐厅的生意。在这个时候,作者突然意识到自己很怀念市场上的老顾客以及像亲孙子那般对待自己的阿公。还有在外面用餐时,去大排档吃海鲜,作者斗胆在记单的阿姨面前卖弄一番厨艺。这些情节让书籍看起来既有趣又真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