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数字经济

1 学力经济学:被数据推翻的教育准则

学力经济学:被数据推翻的教育准则

大多数教育评论家和育儿专家的主张,仅基于其个人经验,缺乏科学根据。因此,他们无法充分解答“为什么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这个问题。相比之下,教育经济学通过以数据为依据和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已经在教育方面成功地取得了清晰的发现,这比大多数教育评论家和 中室牧子 2023-03-31 03:06:46
1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应对孩子情绪问题的答案之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南,提供了针对1岁到15岁孩子最常见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由台湾大学杨俐容教授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家长快速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并深入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与症结。针对每种情绪行为,书中提供了3种具 杨俐容 2023-03-31 02:14:38
1 一本摄影书(第2版)

一本摄影书(第2版)

《一本摄影书(第2版)》是由十几名作者和编辑组成的畅销书制作团队耗时4年共同创作完成的。本书从一线摄影师的视角出发,专门为初级爱好者和有进阶需求的爱好者传授数码摄影技术、解答摄影疑问,提炼关键知识点。书中的图片和文字来自全球200多位知名人 赵嘉/爱摄影公社 2023-03-31 01:38:57
1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本书致力于通过对经济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的讲解,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提升读者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并直击问题本质,最终实现工作优化的目的。 人神共奋 2023-03-30 23:28:51
1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全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基于自身情况,快速定位自己在人生规划不同阶段的位置,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来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作者以解剖学教科书的理念,从人生规划大方向、资源配置、时间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场实战等五个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同一个“人 柏永辉 2023-03-30 23:20:30
1 身体经济学

身体经济学

作者发现了生存和死亡的数字,竟然可以描述孰生孰死的原因。我们的身体健康并不完全依赖于医疗水平,而是受所处地区、食物、空气和社会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本书通过探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俄罗斯政治转型和 戴维·斯图克勒(DavidStuckler)/桑杰·巴苏(SanjayBasu) 2023-03-30 21:24:58
1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是一本实用睡眠改善指南,谈及被忽略的不健康元素——糟糕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能够帮助你减掉脂肪、预防疾病、保持活力,以及提高身体和心灵的几乎所有功能。作者肖恩·史蒂文森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美式橄榄球运动员,但在20岁被诊断患 [美]肖恩·史蒂文森(ShawnStevenson) 2023-03-30 20:49:19
1 血糖控制一本就够

血糖控制一本就够

每100个国人中就有11个是糖尿病,惊人的比例。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半中国人患有“潜在”糖尿病。控制饮食和运动是预防高血糖的基础。协和营养师李宁将介绍什么食物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何健康饮食以及选择合适的饮料,哪些食物需要避免或限制,并分享如 李宁/李乃适 2023-03-28 23:31:26
1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

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

书,偶然找到了《第11部小说,第18本书》,他称之为“一本不可思议的小说”,并毫不犹豫地决定翻译推介给日本读者。作品在村上春树的生动翻译下,得到广泛赞誉。该小说不仅探讨了人性和社会问题,还描绘了一个让读者难以忘怀的、充满温暖与荒诞的故事。 [挪]达格·索尔斯塔 2023-03-27 19:40:02
1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本书讲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的深远影响。然而,很多家庭中的关系问题经常令人痛苦,甚至难以再回到正常状态。这本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由资深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所著,在英国掀起了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也被吸引,用于改 [英]菲利帕·佩里 2023-03-26 23:33:26
1 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

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

【适应症状】本书适用于心情郁结、失眠多梦、社交恐惧、自我怀疑以及生活失去意义等抑郁症状患者。建议与医嘱联合使用,一日多次。【不良反应】偶有流泪、兴奋等反应,一般可自行恢复。【注意事项】本书不如有病症请务必及时就医,遵从医嘱。【献给我国900 所长任有病 2023-03-26 23:15:44
1 爱的复利:用经济学思维谈爱与亲密关系

爱的复利:用经济学思维谈爱与亲密关系

也许你会觉得,把爱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有损爱的纯洁和神圣。但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因为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更愿意思考,而不像其他情况下那样懒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利用这种方式来探讨我们都无法逃脱的爱呢?本 黄徽 2023-03-26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