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武、黄兴涛、李雪涛、罗新、章清、邹振环一致推荐
◎首部从翻译角度研究马戛尔尼使团的著作
◎改写中英关系史的研究图景,为近代中国翻译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与典范
作为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对两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然而使团的沟通与翻译问题罕有进入研究者视野。本书聚焦翻译在这次中英对话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七个章节以时间为轴线,由多个问题驱动论述,通过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还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翻译过程,向读者展示翻译在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乃至近代中国外交活动中的至关重要性。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论述严密,对使团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见解,填补现有使团研究的空白,为近代中国翻译史、中英外交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典范。
-----------
◎名人推荐
本书从翻译的角度切入,探讨乾隆年间马戛尔尼使华,细致地分析双方译员招聘、翻译的误会与操弄、外交议题的折冲、后续的接洽等,立体而生动地呈现了中英关系史上的一桩关键事件。无论在议题选择、史料搜集、分析手法、观点提出等方面,本书都可谓翻译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黄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翻译在早期中西关系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尽管如此,本书对马戛尔尼使华过程中各种翻译问题的出现与应对之揭示,多语种文书的搜集与解读,种种考述与论析之细致、全面和深入,还是令我吃惊。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外交史力作、一部体现政治较量和文化对转的翻译史精品,也是探索环环相扣、挑战不断的“翻译事件史”书写路径之结晶。
——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这是一部通过翻译研究对中英关系史进行重构的巨著,而这一研究涉及人类历史上地域最宽阔、结构最复杂的政治体——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的相遇。正是通过鲜为人知的对翻译的研究,王宏志教授向我们提供了充满智慧和独创性的新观点。中国近代史其实也是一部跨文化的翻译史,其中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正是构成现代学术的最重要的特征。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本书将马戛尔尼使团在翻译上所面对的独特难题,首次放到翻译史的背景下来认识,不但改写了 18—19 世纪中英关系史的研究图景,更成功揭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翻译研究具有超乎寻常的重大作用。
——邹振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王宏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荣休讲座教授兼研究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讲座教授(兼任),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特聘教授、翻译史与跨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专研18—20世纪中国翻译史、现代中国文学史。著有《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翻译与文学之间》、《翻译与近代中国》、《文学与政治之间》、《鲁迅与左联》、PoliticsandLiteratureinShanghai:TheChineseLeagueofLeft-wingWriters,1930-1936等专著十余部;另编有《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SinologistsasTranslatorsinthe17th-19thCent...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是王宏志从翻译与语言的角度重新讲述了马戛尔尼访华事件,呈现了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和文化逻辑。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宏大的话题之下,有很多细节性、技术性的问题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其中翻译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它从翻译的角度切入,详细探讨乾隆年间英国使者马格尔尼使华事件的深远影响。1792年英国派遣马格尔尼勋爵率领使团拜访中国,以补祝乾隆八十大寿为名,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这份译本落到乾隆皇帝眼中,则是体现了蛮夷之地的不自量力。...
《龙与狮的对话》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为起点,深入研究欧洲接触中国之初的语言困境,罕见地将使团沟通与翻译,这个对两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件,纳入历史研究者的视野。...
考据与引用让人佩服,寻根究源,推翻了很多之前认为理所当然的推理,比如英国国书的中文译者,并由此揭示系列新的历史图景,比如实际上英国国书其实有两套中文翻译译者,中英各自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政治需要而刻意择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