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时间里,翻译几乎没有进入历史研究的视野中。就好像中外交往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翻译一样,更不用说认真处理因翻译而引起的问题。仔细回想一下,至少在我接触到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翻译及翻译史研究似乎被忽略了。直到我读到了《龙与狮的对话》这本书,才开始关注翻译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广泛了解翻译的意义大致在于此,有机会了解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完善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龙与狮的对话》填补了近代翻译史研究的空白。这本书从翻译的角度详细探讨了乾隆年间英国使者马格尔尼使华事件的深远影响。1792年,英国派遣马格尔尼勋爵率领使团访问中国,以祝贺乾隆的八十大寿为名,力图开启中国的大门。这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接触。然而,这次外交接触面临着语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这个在现代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在两百年前的封建时代想要妥善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双方分别派出什么人充当译员,会议上翻译了什么内容,翻译的可信度如何,礼品清单、国书、敕谕的译本是由谁翻译传递了什么信息,是否存在问题等等。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在语言无法沟通的情况下,掌握翻译优先权的人就掌握了话语生产的权力。例如,在英国使团提供的礼品清单和国书的译本中,他们自称为“钦差”而不是“贡使”,这表明他们想与当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乾隆王朝平起平坐。然而,当乾隆皇帝看到这份译本时,他认为它反映了蛮夷之地的不自量力,于是匆忙下令将“钦差”改为“贡使”。这个微小的文字修改背后反映了权力的较量。尽管当时的乾隆皇帝并没有将夷族放在眼里,但他对文字和话语权力的掌控非常重视。《龙与狮的对话》在议题选择、史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观点提出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尽管它相对冷门,但其观点新颖亮眼,填补了近代史研究图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学读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