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中国都是以世界的中心自居的。但随时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航海强国首先产生了与这条中国巨龙接触的强烈期望。由于双方在科技、文化、习俗乃至价值观上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在接触之初的语言沟通,便成为影响关系推进的第一到屏障。
《龙与狮的对话》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为起点,深入研究欧洲接触中国之初的语言困境,罕见地将使团沟通与翻译,这个对两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件,纳入历史研究者的视野。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使团到中国,携带丰盛的礼物,以补祝乾隆八十大寿为名,尝试打开中国的大门。经过9个月的航行,1793年6月20日抵达澳门外海,1793年8月11日抵达天津,8月21日到达北京,先住在圆明园边上的宏雅园,然后8月26日转到内城,9月2日出发前往承德,9月14日在热河万树园觐见乾隆,呈递国书,完成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的官方高层外交接触。
笔者在大约2004年前后开始关注马戛尔尼使团的翻译问题,本书以《马戛尔尼使华的翻译问题》《张大其词以自炫其奇巧:翻译与马戛尔尼的礼物》《大红毛国的来信:马戛尔尼使团国书中译的几个问题》三篇论文为基础,收集整理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访华使团的翻译问题
首先是语言问题,双方正式的翻译人员都不懂英语,只能通过双方译员共同掌握的第三种语言“拉丁文”而且转译过程所引起的不便和麻烦也造成了马戛尔尼与乾隆谈话的效率低下。
其次,不单口头传译,书面翻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每份文书都备有三至四份文本。反复转译更难以保证表达意义上的准确性。
最后,不止在语言层面,两国政治和文化的巨大歧义,以致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表达以至诠释上很不相同,严重地影响两国相互理解。
这部著作资料丰富详实,论述严密,难得将焦点关注在使团访华以及翻译难题上,为广大专业学者及普通读者,提供了对近代中国外交史、翻译史研究和解读的全新视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