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第一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最新著作。脱胎于《中国绘画三千年》中作者负责撰写的《旧石器时期到唐代》一章,重新梳理结构框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讲述了从远古时代至唐代末期的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不同时代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作者在本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以其敏锐的图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改变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勾连。
巫鸿(Wu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荣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巫鸿老师抓住“绘画平面”这个脉络,提领远古至汉的绘画艺术,这部分我此前单独分享过~到了汉墓,巫鸿老师从马王堆棺椁漆画到柿园壁画之间过度的延续也非常精彩,而且精准点明汉画对楚画的继承~当南北朝出现卷轴画之后,巫鸿老师大胆的拿顾恺之开刀,选《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进行了解读和比较,让大家感受那个时代绘画理念和技法的快速发展。...
还能够在书里面说很多关于女性形象的变化,在其他的作者身上都不会看见女性空间女性形象的变化的讲解,除非是专门的书籍,只是绘画史的话几乎都会是男性画家男性工匠的组合不会有女性画家也不会有女性空间的变化,我觉得这是让我在这本书里面感受挺深的一点,当然,这一部分在书里面占比很少很少,大部分的艺术史还是以男性艺术家为主。...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全新力作,延续《中国绘画:远古至唐》的写作思路,吸纳考古美术的新近研究成果,聚焦五代至南宋时期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及其媒材特征,关注多元背景下的绘画实践与跨地域交流,力图勾勒更加全面、立体的中国绘画发展脉络,多维度讲述中国绘画的新故事。...
...
内容总结:从远古时期的器物和建筑绘画的装饰性;而之所以将远古至唐界定为早期绘画,在前言部分已经指出与绘画艺术的功能、形式、创作者和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联系,具体总结如下。其次,从绘画的功能和画家的身份看,早期绘画时期里的绘画创作者常常是无名画家,或许称其为“匠人”更为合适,他们的作品也大多是集体完成而不是个人独立创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