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绘画史的书籍,但只有巫鸿老师的女性意识最为强烈。他在这本书里重新融合了之前所写的重屏和女性空间的知识,并展现了许多关于女性形象的变化。其他作者所著绘画史中鲜有女性空间和女性形象的变化讲解,除非专门写成女性艺术家的书籍。巫鸿在这本书中的讲解让我非常感受深刻,尽管这部分占比很少很少,大部分艺术史仍以男性艺术家为主。
以前我就曾开始阅读巫鸿老师的书,然而并未读完。这次我读到的主要内容是讲远古时代到唐代绘画的变化。书一开始就讲述了每个时代所面临的宏伟庞大变化,强调每一个时代都是不可复制的,并非简单的进化。这种思维在我过去的观念中比较刻板,我认为每个时代都在利用前人的成果发展创新。但现在我的观念得到了更新。
在讲解列女仁智图时,巫鸿老师非常明确地强调,早期北魏时期所绘的烈女多为品行端庄的宫廷命妇,而顾恺之在其列女仁智图中选取了富有才智的女性强调对女性智力的关注而非一般女性道德的关注。这让我重新认识到女性主体的绘画也曾跳出规范化的范畴。后来,艺术家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容貌来抒发浪漫爱情的向往。但我不认为女性主体画作会从道德规范的坑又跳进浪漫爱情的坑内。不过,在古代这种做法已经算是先进前卫。由于女性不能够自由选择婚嫁,浪漫爱情则让女性们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可以自主选择爱情/婚姻对象,为封建社会启蒙带来了希望。(但我个人认为这依然是男性主体对女性占有欲的臆想,我不支持这种观点)
相比西方,中国古代的女性艺术家更为难得。对于女性主体作品,我甚至难以想起一件具体的作品。唐时期的仕女画是女性主体作品,展现了女性本身的神态、身形和动作。这本书有点像丹纳的《艺术的哲学》,既包含时代背景,又分析了绘画作品。巫鸿老师的思路非常出色,将我们带回到远古时代,一路跟随时间走向唐代,主线是时间,副线是社会变革导致的观念变化。社会风气的变迁,也会影响绘画主题的转变,一部分作品表达了中心思想,另一部分偏离中心,体现出社会动荡的影响。你会发现在脱离中心的时候,男性常常表现得很洒脱,而女性要想脱离却很困难。在2023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发现这一情况。我认为,对于女性艺术家历史的认识变得更为重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