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宏观视角,按照历史进程欣赏评析早期绘画实物,没有过多深入解读,带读者总览了下早期绘画。与传统绘画通史不一样的是,作者更加注重绘画媒材的演变与发展。比较独特的是,本书从墓葬绘画作品出发(具体原因见早期绘画界定的研究条件与资料来源),比对同时期的卷轴画,是一本干货很多的作品,也因此相对比较枯燥。作者在开篇与尾端都提到了古代遗存的文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这本出现于九世纪中叶的著与之差不多时期出现的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也同样重要。
从远古时期的器物和建筑绘画的装饰性;到东周时期绘画的独立性(肉体);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开始具备个体精神与风格(灵魂)——北朝与南朝的绘画遵循着不同道路发展,最大的不同是绘画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在南方的早期出现和发展。北朝的墓葬壁画显示出儒家影响的减弱,世俗化图像的增多,画屏题材也开始出现装饰性题材,与之平行发展的是佛教石窟中的绘画;南朝绘画中《女史箴图》在表现方式上开始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绘画的焦点从文学的象征性转移到绘画的美学性上。而《洛神赋图》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艺术传统,它的主题是通过女性的美丽容貌以抒发诗人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到隋和唐初期,绘画更多的是作为工具来进行说教的目的;初唐末期及盛唐时期,严肃的政治性绘画逐渐让位给更为“自由疏散”的非政治性作品,8世纪初的作品开始显现出一种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这个时期的李思训和吴道子当为其中翘楚,李思训的风格被称之为“密”体,吴道子则是“疏”体的代表,这两人的社会阶级也不一样,李思训是皇族成员,而吴道子出身卑微,从未踏入仕途。同时期的还有以绘女性题材闻名的张萱和周昉,他们的传世作品都着重以表达女性气质。还有其他有才的画家在这个时代出现,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画家与名家辈出。
而之所以将远古至唐界定为早期绘画,在前言部分已经指出与绘画艺术的功能、形式、创作者和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联系。
首先,是它的历史课题或任务,早期绘画聚焦于对绘画媒材本身的发现和发明,绘画首先出现在器物和建筑的表面,独立的绘画平面是在几千年之后的另一重大发展,在此期间,独立绘画形式与建筑和器物绘画始终保持互动。
其次,从绘画的功能和画家的身份看,早期绘画时期里的绘画创作者常常是无名画家,或许称其为“匠人”更为合适,他们的作品也大多是集体完成而不是个人独立创造的结果。在这个时期,绘画与宗教、政治及日常生活无法分割,绘画的存在往往是有其使用价值的。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发生了重要改变,文人出身的独立画家出现,其作品也开始采用可携带的卷轴形式。
最后,早期绘画的界定关系到研究的条件和资料来源。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出现在这个时期的著名作品具已遗失,仅仅只在文献记载中留下了作品题目。但幸运的是,中国古代有着图绘墓室的长期传统,其中很有可能有出自于当时名家之笔。以这些考古材料为基础资料的绘画史研究,在证据性质和分析程序上有别于以卷轴画为主的晚期绘画史研究,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界定了早期与晚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