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
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李贞德,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坊问学者、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她的研究取径与焦点,主要从性别的角度探讨传统中国的法律制度和医疗文化,代表作为《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女人的中国医疗史》。她喜欢读书、旅行和说故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因北魏是半开化的游牧民族,故女性地位相较汉人时期更高一些,所以针对此案出现了传统派与北魏派两种声音。由此知之,秦时女性自由度最高,游牧女性也比汉人女性更自由。说是以小见大,但小的不小,大的太大5皇权与夫权的对峙,如果不是北魏政变,看来胡太后会处死驸马的,但也只是皇权名义,女性地位真的低6...
在研究方式上,作者主要选用考据、比较史学和跨学科历史研究等方式。除了将法律和历史相结合进行跨学科历史研究之外,作者颇有人文情怀地引入性别视角,以一则妒妇的辛讽故事为起,又以“何不让周婆制礼!”着眼于公主之死这一详叙的案件之上,它的复杂性让它有了法律史上的特殊性:首先,人物标签上,北魏是游牧民族鲜卑人拓跋氏所建立的王朝,死者是北魏长公主,而驸马是从南宋皇室叛逃而来的将军之孙;...
本书的价值在于通过收集、整理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北魏时期所崇尚的伦理观念对于法律制度与法律环境的影响,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
之所以会选择这个历史时期,是因为史料文献有限,作者想给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阶段的儒家法律化进程中的变化,但是我太推荐这本书,其实为了阅读的通畅性,的确牺牲掉了清晰的事件和时间脉络,会有些遗憾,我看完总结下来的话,有以下几点:1...
女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敏感的今天——男女对立、性别/身份政治普遍化的今天。(南边的汉人通常是直接采用晋律,而北边的少数民族则不断推进“汉化”)公主之死,我认为并非是“反对汉化派”和“汉化派”的一次论战,前文提过,是在“女主政治”之下的,私以为,若无太后的授意,一定会是“礼大于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