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庇护所里,新的世界出现了。它永远在那儿,永远与我相关。
《罗马日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语书写的最新随笔集。共二十三篇文章,记录了她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寻找一种“新的声音”的漫长过程。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语言学习笔记,而是一位小说家开拓新领域的心灵启示录:语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识的。
创作者在某个时刻感到有必要改变路径。这是一种疯狂的冲动,它可能意味着放弃自己收获的是创作与人生更丰富的可能性。
裘帕·拉希莉(JhumpaLahiri),出生于1967年,印度裔美国作家。1999年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获得2000年“普利策奖”小说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获得者。2003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同名人》。2008年出版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不适之地》,被《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为年度十佳图书第一名,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低地》,入围“布克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决选名单。拉希莉曾任美国文学和人文科学委员会委员,目前为普林斯顿大学创意写作课教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
记录日常所想,从中获得的确定感,多少会让人获得抚慰和鼓舞。读日记形式的散文时,会感到写作变得简单而又必要。写作本身也具有反效率性,在教授创意写作课时,她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一个人、一个时刻、一个地点,这是构建故事之前的第一个步骤。...
作者在意大利语(成年后与生活毫无关联,却又私密而愉悦的语言)打造的桥梁中,与婴孩时孟加拉语(父母故土的语言)对话,与支配生活的英语(移民生活中的强权语言)对话,三角的稳定与平衡,让自我能够安然。移民身份,无根之木,终于找到了“故乡"翻开第一页,看到作者简介时,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学时期买的《不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