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在小长假结束前把剩下的一点小尾巴读完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推荐这本书,大概是:一位印度裔美国女作家尝试用意大利语记录自己学习这门新语言的感受与思考。
我初读这本书时几乎只顾着感慨裘帕·拉希莉在写作方面的才华与天赋。对她提到的语言和归属感、自我表达、生命状态之类的问题,却是之前我从未意识到的。想了想,大概是我从未认真学习过一门语言的缘故……
这种学习不是研究怎么能让考卷上多拿几分,也不单纯是怎么和当地人完成交流。如果让我想象一个画面,可能是闭着眼睛感受语言背后的呼吸与脉络,试图形成相近的场域,甚至是融为一体。
但缺乏这种经历,好像也不会妨碍我领会这本书。实在是忍不住要给裘帕·拉希莉献上一堆彩虹屁:
比如说恰到好处的比喻,开篇就说自己学习意大利语的方式就像沿着湖边游泳,“总是紧靠我的主导语言——英语,总是停留在岸边。”
而且语言精准,感知力强,也有深刻的觉察和思考:
“我在被它(指意大利语)吸引的同时也会感到底气不足。它仍是一个谜,被爱着然而无动于衷,在我的情绪面前没有任何反应。”
“我没有很多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情况恰恰相反,我意识到自己处于匮乏的状态,但与此同时又感到自由、放松。”
“我用意大利语写作的时候回到了原始状态,没有任何风格可言。我总是在怀疑。我拥有的只是强烈的意愿,以及盲目而诚挚的信念——被人理解,并理解我自己。”
摘抄这几段时,又觉得裘帕·拉希莉实在是非常有能量。学习新语言的过程肯定不会一直顺利,她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断断续续,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换了个国家生活。她还在书里坦诚了语言也曾是自己童年创伤的一部分,背后隐藏着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归属感、安全感问题。
但这种直面创伤又坦诚讲述的行为,反而让我觉得她的生命状态是流动的,是舒展的。她对学习另一门语言的看法,也是她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开放、接纳,又带有一些坚定。
书中有两篇她最开始用意大利语写就的短篇小说,“黑色毛衣”和《半明半暗》,也很能帮助我理解她学习另一门语言时的感受,孤立无援却又希求理解与看见,像无法融入的孤岛,既想维持现状也想联结成大陆。
或许也没这么复杂,她只是讲述孤岛本身,而这就已经足够动人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