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沟口,天生结巴,自幼孤僻,热爱金阁。
父亲去世后,他遵照遗愿成为金阁寺的僧人。
正值战争期间,他终日幻想金阁将毁于空袭。然而,战争却自始至终没有波及京都。
在学校,他结交了好色成性、脚有残疾的柏木。
接连遭遇好友鹤川的死亡以及住持不雅风波后,他终于在一个雨夜将金阁付之一炬。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金阁。里面装着极度渴望的梦想和执念。这些梦想和执念或许也是一种美,因为向往美,所以想把它毁掉。
三岛由纪夫(1925-1970)原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曾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语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著有《金阁寺》《潮骚》《爱的饥渴》《假面的告白》等文学作品。译者简介:陈德文江苏邳县人,日本文学翻译家、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学,后赴早稻田大学学习,现为日本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著有《鸽雨雁霜》等作品,译有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诸多名家的作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金阁最终还是被烧了,因为绝美必须毁灭,美之死比美本身更美。柏木的内翻足,我的口吃,对女子而言却畸变为另一种吸引力,这仅仅是出于男性主体的想象,还是对丑的利用?能够理解为什么‘我’必须要烧毁金阁,看似简单甚至荒谬的动机,就是‘我’一生欲望的终结。...
虽然都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人间失格有着强烈的无力感以及性格上的软弱,金阁寺却有着充盈的力量,这份力量并不暴力——想必是因为既来源于黑暗也来源于美。“我恨我自己,邪恶的丑陋的口吃的自己”,在书中,主人公两次在女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是因为在那一瞬间金阁寺出现在了眼前,将“我”与人生阻隔开来,眼前的女人已被我忽略,眼中只有虚幻的金阁寺的美,因为金阁寺,“我”无法真正地拥有人生,也因为金阁寺的存在,“我”的丑陋则更加突出(自我认知)。...
刻意在读完之前不去查找金阁寺的样子,只想跟随者文章感受那种遗世独立的凝滞的美。作为一个建筑学子,一直觉得自己是“美”的门外汉,只是偶尔窥见,却从不曾踏入这扇大门。02“美”的门外汉关于“美”的联想:有为子死不认罪的面孔——“一张向未来、向过去都不置一词的面孔。...
假如我烧毁明治三十年代被指定为国宝的金阁,那就是纯粹的破坏,不可挽回的破坏,会切实减少人类创造的美的总量。如此金阁便与人类存在的对比越发鲜明,然而,人类易于灭绝的姿态,却浮现出永生的幻影。假如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被赋予了所有的人生的“无目的”这一前提,它便会逐渐成为与其他普遍的人生所等价的存在。...
日本文学我读得不多,差不多只集中在几位作家:东野圭吾、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读书时洋洋洒洒记录了好多观点和研究方向,读完后只坚定了自己的生活目标“要发自内心快乐地活”。不知是否为翻译的原因,日本文学给我的印象为这三点:一是破碎感和悲剧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