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只想着美,人就不知不觉会碰到这个世界上最黑暗的思想。”读《金阁寺》如同凝视深渊,感到扭曲、阴暗、变态的同时,又被这种黑暗深深吸引,渴望感受那种美。
刻意在读完之前不去查找金阁寺的样子,只想跟随着文章感受那种遗世独立的凝滞的美。一直觉得自己是“美”的门外汉,只是偶尔窥见,却从不曾踏入这扇大门。我努力感受,渴望有一天也能体悟一二,又不禁想,一旦进入那个世界,就很难不被美挟持,从此就一去不复返了。
如此又想,门外自有无知的安逸。毕竟“美的永恒的存在,真正阻碞我们的人生、毒害生命”,一切在美的面前,都不值一提。
虽然不能可能说读懂三岛由纪夫,但很多也许并不核心之处也意外地有共鸣。关于美,关于阴暗,关于孤独,关于认知世界的角度……很多次惊叹于他语言的自如,表达出了我不曾袒露出和窥探的内心。这本书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在于它的不同寻常,“用他们的语言理解我,使我无法容忍”。很多事情不会像世人理所当然的剧本那样发生,并不是因为所以的关系,并不顺理成章。如,“所谓美,就是指这种不美的东西吗?”
“美”的门外汉关于“美”的联想:有为子死不认罪的面孔——“一张向未来、向过去都不置一词的面孔。我们有时在刚刚砍伐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面孔。”这是文中的“我”觉得有为子最为“面容姣好”的瞬间。
这让我联想到了米开朗基罗最爱雕刻的就是刚死的人,生命在一点点消逝,而肉体还未僵硬之时的那种肌肉状态,他认为是最美的。包括他的成名作《圣母哀悼基督》就是代表。我想这种“美”又如,罗马最美的不是最辉煌的罗马帝国时期,而是成为废墟的罗马。
“这个世界最恶的感情和最善的感情没有区别,其效果是相同的:杀机和慈悲之心表面上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读三岛的书,《金阁寺》确实是非常成熟和结构精准。第五章作为转折点非常精彩,鹤川和柏木像是黑白两面,鹤川的死亡让“我”的挣扎从此走向单向的黑暗、孤独、执拗。无法向生而生,那就想死而生。“对于生的焦躁也离我而去了。死的每一天都是快活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