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我们的内心,追寻生活的意义。这是2022年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新作品。他曾说过:“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本书提供了一些关于读书、教育、哲学、理想、古典音乐等方面的思考,让我们重新梳理生活处境和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标尺。王德峰教授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和网友喜爱,且本书包含他亲笔校订的名篇,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哲学与大学精神》等,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人文讲义合集。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被学生誉为“哲学王子”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编辑1987年重回复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获博士学位2021年从复旦哲学系退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王德峰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哲学王子”,足见其思想的高贵,而王德峰老师知识的渊博更让人心生敬佩,很少有学者能像他这样学贯中西,而且对中国的儒、道、佛传统文化形成自己深刻的见解。身为学者教授,却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书屋,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一篇中,他认为思想如果不能服务大众,不能指导生活,就是空谈,就是无用的。...
看到一半,完全没想到,在一个东方哲学学者的座谈录中,居然看到了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苦心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模一样的结论:人的自我分为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作者进一步从中构建了自然逻辑和艺术感应的区别,哲学果然是科学的妈妈,越看越兴奋。...
...
爱国不是嘴上说说的,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是要从基础教育开始的,当然这不是说光是教育问题,一个民族是需要信仰的,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就是传统文化,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信仰,那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现在网上那些中国电影,大事件下面乌泱泱的爱国评论里,绝大多数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信仰的不是民族传统,他们信仰的是“祖国的强大”,我在想如果有一天真的打起仗来,这些所谓的爱国人士们会不会冲在最前面。...
王德峰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中,试图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两个西方文化在现代发展的根基,一个是“古希腊的契约精神”,一个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而这两个文化脉络的发展,都是直指世界“二元”,因此西方在文化根源上就拥有一个“彼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