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 社科·纪实类 第一名
☆ 百道好书榜年榜·新知类 Top1
☆ 入选 界面文化编辑部年度书单 《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 《新周刊》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季风书园年度书单 《晶报·深港书评》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 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
☆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 6年追踪调查3·11地震: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GQ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 亚马逊 |《卫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
☆ 被誉为“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 | Amazon评分4.4/5 | Goodreads评分4.3/5
☆ 与《聊天记录》《一切皆有可能》角逐,因“新闻性和文学性高度结合”获福里奥文学奖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
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只有75个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为什么在全境其他学校都获救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这场海啸像是一个骇人的隐喻,隐现着日本精致整齐表象下涌动的潜藏力量……在作者令人紧张和震撼的字句之间,游荡着一个幽灵,提醒我们:在日本富有秩序的美丽外表下,仍然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力量,统治着这片土地。——《纽约时报》
长期担任伦敦时报驻东京记者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广受尊敬,他生动细致地讲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并且明智地选择退后一步,思考故事的本质。——《纽约书评》
很难想象有人能以如此洞察力讲述这一巨大悲痛及其骇人的经过。这本书将与约翰·赫西的《广岛》一同成为灾难新闻写作的经典。——《卫报》
在一张由细节编织的精密之网中,劳埃德·帕里将灾难的分析解剖与小说家的灵巧手法结合在一起……这本书记录下了大自然不可估量之力与我们可悲的缺陷。——《日本时报》
一本纯粹、心碎的真与美之书。要是能写出这么一本书,我宁愿少写四部小说。——吉姆·克雷斯,都柏林文学奖得主
理查德·劳埃德·帕里(RichardLloydParry)英国著名驻外记者、作家,旅居日本20余年,现任《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他本人关注日本社会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其中,《疯狂之时》(IntheTimeofMadness)被提名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奖,《吞噬黑暗的人》(PeopleWhoEatDarkness)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图书奖长名单。《巨浪下的小学》一书于2018年获福里奥文学奖,并出版日译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Richard能够把这些记录下来一定很不容易,难以想象亲历者的感受,难以想象花了五年多时间一直在找亲人遗体的父亲所承受的痛苦。作为外国人他能够更好地思考现实中的迷思,比如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待在一个自己“随时”都会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
包括政府的救援,民众的自救,在断壁残垣里寻找亲人,于残破的家中抱团取暖,灾前交好的两人因为境遇不同选择不同而分道扬镳互为仇敌,以及莫名就死去的大川小学和那些幼小的生命。不停地提到神鬼、日本人与自然交融、宗教话题等等。...
或许有点巧合,我在512当天看的这本书,看着周围其实很多人已经忘记当年汶川大地震,回想起当年小学的我,其实对汶川一点不了解,事到如今,只知道因为灾难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呢,又有谁为那些人去写一本书呢?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也变得不一样,本来传统意义听从的母亲,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去自学挖掘机,试着寻找自己的孩子,当最后找到孩子的尸体,其实只是一团肉团,甚至还有父母连一团肉团都找不到,或许孩子们永远埋葬在那些泥泞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