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理解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具备特定心智品质。然而,许多人却缺乏这样的品质,从而无法以特别的方式解决私人困扰,并控制通常隐伏结构转型的影响。因此,他们需要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从而清晰地概括周边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即将面对的挑战。我认为,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所有人都渴望拥有这种心智品质,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
C·赖特·米尔斯,美国社会学家。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50年代初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他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成绩,他与人合作编译的《韦伯社会学文选》亦被认为是权威译本。米尔斯1962年病逝于纽约,年仅46岁,死后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
社会科学家的责任就是梳理私人困扰和公共议题,从不止一门社会科学中选取材料、观念和方法,将这类重点关注的问题专业化,而不是恪守学院边界。社会科学家的责任就是梳理私人困扰和公共议题,从不止一门社会科学中选取材料、观念和方法,将这类重点关注的问题专业化,而不是恪守学院边界。...
正文截取水平极差的翻译,下图第二句可见一般,译文还是英语语法结构,各种定语状语从句,这怕不是谷歌翻译的吧?这样的翻译水平,到底怎么过出版社的审核的?一个句子,英文原文是4小段,倒置,中文原封不动的按原始结构翻译,完全不管中文书写阅读的习惯。...
我还没翻开这本书时以为它是系统介绍社会学学科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一本社会科学的入门避坑指南。至少前半本的内容既不讨论某个社会学议题也不构建社会学体系,而是在做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批评。然后是一系列对学术不纯粹的批评,包括科层制趋向和各种实用取向。...
很努力认真的读了全书,还是有一大部分的内容没能读懂。当然,我们知道,借助化学和心理治疗的手段,借助持续的强迫,借助受控的环境,可以把人变成一个机器人,即使压力无章可循,环境变化没有计划,也能有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