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对梁启超的研究涉及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两方面。本书旨在综合研究他的政治与文学生涯,填补综合研究的空白。
2. 梁启超晚年为何放弃政治,专心学术?
3. 梁启超与胡适的渊源是什么?他为何无法与父亲见面?
4. 梁启超的文学成就如何?他更像是一位政治家还是成功的文学家?
5. 梁启超为何向袁世凯求勋位,被批判为“好慕虚荣”、“厚颜无耻”?
6. 梁启超为何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他的时间花在了什么上?
7. 梁启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夏晓虹女士利用新史料发现,历经八年推出新著《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发现,是市场上泛泛读物的独特之作。
1953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吉林插队。1975年底回京,进北京市第三皮毛厂。1978年3月入读北京大学。1984年夏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客座讲学。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晚清文人妇女观》(日译本名为《缠足をほどぃた女たち女》)《晚清社会与文化》《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阅读梁启超》《晚清上海片影》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梁启超第二卷时间贯穿1898年秋至1903年夏,从二十五岁至三十岁的流亡第一阶段,也是其开阔视野、独立思考、思想转变与自我成长的关键阶段。第二卷后段的九个月美洲之行的路径上,藉由各地华人不息的信念、热情、爱国忧民的高涨情绪,梁启超不断地拜访已成的保皇帝会并促成未有的保皇会的成立,皇帝在此虽为一种象征,但也是一味必不可少的寄托,由此也是梁启超拓展边界的旅程。...
...
另一次就是重温《新闻事业史》,看到梁启超在《时务报》的创刊号上把报纸比作喉舌,比作耳目,觉得梁启超在那个时代能有那样的一份见识,真是了不起。在本书中所写的这5年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段岁月是梁启超在太平洋的船上,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的总结和思考。...
许知远刚刚出版的梁启超传记第二部命名为《亡命者》,“亡命者”是日本把这些逃亡到此处的中国维新者的官方称呼,时间跨度为1898—1903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在百日维新失败后,逃亡到日本,短发洋服,以全新的面貌去挑战另一种变革。...
翻开许知远的作品《梁启超》第二部——《亡命》,我们将回到1898年的北京城,先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然后,再跟着若干围观者,一起到菜市口目睹一场“砍头大戏”。刚走出国门的梁启超依然是老师康有为身边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为保皇派东奔西走,但内心却有个疑问,万一皇帝倒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