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观看话剧对我来说是一次幸运的经历。我赶得巧没有排队,上个厕所回来还能找到一楼适中的位置。正式开演前,我就被舞台设计的用心与细致所惊叹。如图8所示,环形楼梯的设计既像一个灯塔,象征着三姊妹丧父后的家不再像曾经那样热闹,反而有种与世隔绝的冷清感。这个设计还呼应了开场部分伊丽娜命名日的蛋糕,非常巧妙地与情节内容相呼应。除了具备功能性,这个设计还在后续情节发生重大变化时起到了提示作用。当"蛋糕"上的糊纸一片一片脱落时,给人一种大厦将倾的危机感,同时也传达了火灾带来的摧毁。
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好。维尔西宁上校咬字清晰,玛莎的扮演者展示了古灵精怪的可爱形象,娜塔莎则成功地演绎了一个讨人讨厌、品味可疑的妯娌形象。每个演员都表现得超级棒!此外,服装也非常贴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俄罗斯文化印记。
这部剧的概括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希望的破灭与生活的庸常。剧中三姊妹不断重复的"到莫斯科去!"既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暗示了她们对小镇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厌恶。然而,娜塔莎的到来使派对停办,伊丽娜被迫与一个并无相爱之情的人结婚,玛莎的婚外情也在对方调离后无疾而终。每一次事件都像是生活中的新浪花,一浪接一浪,她们无力招架,只能勉强应对。这种无可奈何拖慢了她们的脚步,最终使她们再也无法离开,只能麻木地继续在单调的生活里生活。剧中的震撼很大,观众很容易将其联系到自身生活的隐喻,因此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由于是全剧本呈现,这部剧的时长为两个半小时。加上它属于非常现实主义的作品,主题上刻画了"生活的单调无聊",所以很多观众在一小时左右就选择离场,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一些观众离场是因为没有看到他们原本想要观看的《汉密尔顿》而退而求其次。然而,我在剧场里也看到有不少观众并没有专心看剧。我的前座一直在刷微博,光线暗的剧场里手机的亮屏格外明显。两个小时过去后,又有人的手机铃声响了很久,让周围的观众开始猜测是舞台音效还是谁的手机。
这让我开始思考剧目的选择。我不是在谴责他人的剧场行为,但我为登场演员、舞台设计、灯光、音效以及所有为了这场戏剧表演付出巨大努力的人感到不平。
或许下次选择别的剧目会更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