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是余华的一部作品,它给人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感。前两节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并确定了整个作品的主基调。余华的笔调让我联想到了他的另一部作品《活着》,都有着悲凉和无奈的氛围,面对命运的无力感贯穿全书。这种悲凉的色彩中夹杂着许多荒诞的情节,使这种无力感更为强烈。故事一开篇通过描写主人公林祥福父亲离世的片段,展现了这种荒诞感,让我产生了疑问,为何父亲会有如此痛苦的挣扎,为何他能逗笑孩子。然而,在进一步阅读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情节在整本书中多次出现,特别是在第二部分中通过另一位主角的视角补充了这些情节。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细节的增加而减少,反而更加强烈。例如,另一个主角小美被活活冻死,让我想起《活着》中福贵身边的亲人。整个小说的主线非常清晰,林祥福在一个荒蛮的年代中离开家乡,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南下寻找孩子的母亲,虽然他只知道孩子来自一个叫做“文城”的地方(事实上是被骗的),在寻找这个地方的过程中,他误打误撞来到小美的家乡溪镇,然后误以为这就是“文城”。于是,他留在这里抚养孩子长大,并等待小美的出现。林祥福在溪镇生活了十七年,也寻找了十七年,他在这里扎下了根,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产业,还结交了朋友,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最终,林祥福在去救他在溪镇认识的顾益民时被土匪残害。小说的前一部分以林祥福的视角描述了他的经历,而“文城补”部分则以小美的视角描写了她的经历。在小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之前出现过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呈现,比如阿强并没有离开,林祥福来到溪镇时小美就在那里。小美冻死的那天,林祥福就在附近,他看到了小美冻在城隍阁的背影,却不知道那是小美。前半部分给我的感觉是描绘了世事的荒凉和不可预测性。而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女性叙事的角度。通过小美的经历,我更多地感受到了个人命运的荒唐。因为传统的婚姻观念和保守的思维方式,人们被束缚住自己。这种束缚不仅困住了小美和阿强,最终也卷入了千里之外的林祥福。除了情节,我还对余华的文字力量印象深刻。当林祥福和林百家与陈永良一家道别时,余华用简洁的文字交代了哪个人拿着哪个人哭泣,但却完整地勾勒出了整个场景,读到那句话就仿佛亲眼目睹他们的离别一样。简单质朴的文字却能带来强烈的冲击。余华的写作真的太出色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