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教传统包含了深刻的智慧,这些智慧以明确的准则存在于人们的一言一行中。
首先是家规的确立,通过让孩子知道行为的准则,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说和做的,以及什么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例如,在教育孩子不要沉溺于吃喝嫖赌时,首先要做到自己的行为端正。
还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化,像是带孩子看戏、听书、听曲艺,让他们接触有文化修养的人等,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终身受益。诸葛亮的《诫子书》便是一部著名的家训,他在书中教育后代要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忌心浮气躁,懒惰怠慢,要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家训是家庭的精神财富,许多名人都留下了有名的家训,比如颜之推的《治家格言》,包拯的《包拯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梁启超的《家书》《家训》,傅雷的《傅雷家书》等。
家训主要体现了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这些教诲不是泛泛地讲大道理,而是明确告诉后人应该怎么做人做事。
朱伯庐的《朱子家训》便是其中的佳作。朱伯庐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吴中三高士”之一。
他为自己的晚辈写下的家训只有五百个字,但每个字都宝贵异常,大多都是至理名言,可供后人依据和遵循。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话语都非常精辟,含义深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