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全程以孩子视角展开。有趣的是,作者的父母是60后知识分子,与当今中国的70/80后父母比较接近,而作者本人介于80/90之间,在国外长大,思想与现今国内的00/10后比较接近。作者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所以读者可以获得双重视角,对孩子和父母都有所共鸣。
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他迫切希望融入流行文化,成为一个酷酷的普通人,但他的父母则希望他通过求学数理化成为精英。读者看到他被扇耳光还伸着脖子让母亲打的情节时,不禁会感叹他父母控制欲太强。然而,无法忽视的是,他的父母其实对他待得很好,小时候买游戏机给他玩,即使有经济困难也让他上各种兴趣班,还送他去了最好的私校。然而,他却挥霍时光不好好学习,这令人心痛。这不就是典型的奉献型父母+穷人富养娃的双重buff么,他们砸钱花精力养出来的孩子却成了仇敌。
虽然他的父母思想过于陈旧,对他的赞赏和支持也太少,但他本人也太不知人间疾苦,甚至指责那些想去北美的年轻人。他说自己即使在哈尔滨也能快乐,但是如果把他扔进衡水工厂学习两个月,他就会知道他所追求的酷帅普通人生活是多么的奢侈,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他那样的条件。他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追女孩和挥霍,这让他的妈妈作为一个奋斗逼看不惯,但同时也让她感到很心疼,毕竟这个大少爷也是她亲手培养长大的。
穷人富养娃是中产阶级育儿最大的陷阱。作为父母,必须想清楚自己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精英,这一想法必须摒弃,因为成为精英必须是本人自发的意愿。否则,在攀登天梯的过程中,他所遭受的痛苦和苦难会全部反噬到父母身上。我们的付出能培养孩子,也能让他们变成我们的仇人。在物质上可以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但精神方面就要更加注重。父母不要吝啬赞美和共情,但在实质上可不能过于慷慨。毕竟,过度付出会破坏亲子关系。当你感到自己对孩子在物质上欠缺时,就要在精神上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感知到你的爱,这样他就会更健康地发展自我,并正正常常地走自己的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