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孩子们的生活被成年人安排的活动填得满满当当,而工人阶级和贫困的儿童则通过看电视和玩耍来打发时间。
都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因为他们的周末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美术、乐高、钢琴、街舞、轮滑、主持人……你能想到的兴趣班都被这些家长报了个遍!
有的家长觉得万一自己孩子的某一方面天赋被发掘,就很有可能升学顺利;也有家长是被迫参与兴趣班,因为同龄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不去就意味着孩子没有同伴可以玩耍;还有家长考虑长远,希望孩子能在兴趣班的时候多认识一些朋友,接触不同的圈层……
总之,家长坚信,自己这么辛苦地鸡娃,初心都是为了孩子!毕竟没有家长会拒绝给予自家孩子成功的机会,所以家长为孩子报各样的兴趣班,只为他们将来能成为人中龙凤。但对比同样鸡娃的美国,他们为孩子报兴趣班则更有目的性!
在这本《一激到底》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家长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远超技能培养。竞争性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品质,从而帮助孩子明白,竞争很有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美国家长会为孩子选择竞争性更强的兴趣班,比如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等。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以下几种能力:内化获胜的重要性(可以理解为自我的内驱力)、学会走出失败,赢在未来(逆商培养)、学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高效且有条理的能力,拒绝拖延症)、学会在高压环境下获得成功(抗压能力)、坦然地在公共场合接受他人的评判(培养自信&恰如其分地自尊)。
可以看到,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而不是技能培养。反观国内家长,很多还停留在技能培养这个初级层面,认为多一项技能就意味着多一条路子。但大多数孩子会成为通才,而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技能对于孩子来说只能算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而无法达到赚钱养家的程度。
而我就是很好的例子,学习了许多技能,但这些只是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无法靠它们养活自己。所以,鸡娃,也得带有目的性!不然,就极有可能让家长与孩子都焦虑。
在这个“学历为王”的时代里,家长还是更愿意让孩子将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中,而不是去兴趣班。但重要的是让孩子多去尝试,然后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学什么!兴趣和内驱力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达到家长的心里预期而焦虑!
如果孩子在确定了自己心中挚爱的兴趣后,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陪伴,然后引导!我们可以按照书中提出的五个能力去培养孩子的性格,而不仅仅只是培养他们一门技能。或许,在这样做后,家长和孩子会找到最舒服的相处模式!
愿我们不做焦虑的家长,也希望孩子们能找到自己人生所爱,开启对未来美好的盼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