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这门课程是一种多么令人感激的经历。在过去的日子里,许多课程都深深触动了我的情感:有打破偏见、深入文本的感动,有突破旧识、建立新知的震撼,还有一种觉得自己实在渺小井底之蛙的自卑感。
我经历了惊喜和自怜的交织。有好几个瞬间,在课堂上凝视着老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呼吸到了这样清新的空气,怎么可能舍得回到过去呢?但是作为一个弱小如鼠的人,我该如何是好呢?
这几天我正好处于艰难的状态,对学习感到厌倦、贪婪,感觉自己的心仿佛悬在空中漂浮不定。情绪特别不佳。
但是现在我刚刚写完了这堂课的反思,我突然感到很懊悔。小马也告诉我,我已经很优秀了,我需要从我的过去来找到自己的局限性。但是,命运给予我这场人生,我应该竭尽全力去生活,去做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去开辟新的领域。
我真的要好好学习,全心全意投入。借用阿米尔的话来说,“再次踏上成为好人的路”,我一定要踏上成为纯真女孩的道路。无论如何,这一次,我一定会做到。我要成为最勇敢的人!
关于课堂反思,我之前对这本书感觉不太好,两个小男孩的故事让我感到气愤。但是这节课使我对阿米尔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原来他并不是天生懦弱卑劣。我能够感同身受他自幼丧母、没有得到足够父爱所带来的委屈感,也能够理解他为了得到父爱而放弃救助哈桑这一选择。尤其是羔羊的意象解读,让我明白在阿米尔童年时,哈桑就像是为了父爱而献祭的羔羊。这些是我之前没有察觉到的。正是因为如此,成年后的阿米尔有着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心安理得。他被打时的这一幕给我带来了更深远、更持久的震撼和感动。
“好笑的是,自从1975年冬天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在我大脑深处的某个角落,我一直在期待这样的事情。”
这一刻的阿米尔和26年前从巷子外逃离的他灵魂的重合,多年来的内疚终于有了出口,良心也终于得到了安放。他是多么勇敢啊,他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道路。摒弃偏见,看到这个角色背后的委屈和善良,这是我多年来在阅读这本书时第一次喜欢上这个人物。
“现在你满意了吗?”他凄然地说,“你觉得好受一些了吗?”
“我从不曾觉得高兴,从不曾觉得好受一些,根本就没有。但我现在感觉到了。我身体疼痛得快要不行了——我当时并不清楚有多糟糕,后来才知道——但心病已经痊愈。终于痊愈了,我大笑。”
此外,这次还有一个新的体验,我摒弃了偏见,不再执着于在文本中寻找共鸣,愿意用心去感受另一个时空中另一种存在的状态。这本书不仅是关于一个孩子的过失,也是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展示阿富汗问题,这是出版的意义,是作者在更高层面上的救赎。感受到故事背后充斥着血腥的时代背景,我们是否会更加清醒地面对种族问题呢?
我也给阿富汗人留下了一些粗糙的印象:
“别在公众场合跟我顶嘴,阿米尔,永远不要。你以为你是谁?”(男权)
“我知道美国给你灌输了乐观的性格,这也是他们了不起的地方。那非常好。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阿富汗人,对吧?我们总是陷入悲伤和自我怜悯之中。我们在失败和灾难面前屈服,将它们视作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视作必然。我们总是说,生活会继续下去。”
通过这门课程,我得到了更深入的学习体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同时也意识到了阿富汗人所经历的困境。这是一次视角的转变,使我更加关注种族问题,希望能够醒悟并作出改变。这堂课程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碰和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