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很真实的一本书,语言质朴,但真实本身很有力量。刚收到翻阅第一章时一度以为是纪实,这种扑面而来的紧张感,每个故事都像是戛然而止的乐章——毕竟在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真的忙不过来,病人一个接着一个来,去往各个科室或离开。能听到后续消息的,真不多。在我个人看来,急诊科和救护车出诊或许最容易被病人家属拿来撒火…而在这忙碌的节奏里,医护人员必须专业,必须要学会控制情绪。或许他们的本能就是帮助别人。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有人说之前去急诊,很感谢医生的帮助,于是往急诊送了锦旗,医生都很高兴:我们是最容易被忘记的,没想到还有人记得。有些心酸。感觉急诊室的医护人员真的要面对很多很复杂的情况的处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要做出应对,除了病情还要和可能有隐瞒,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及家属斗智斗勇,既要敏锐又要细心…稍不注意可能还有处分投诉医闹。委婉一点来说,实在很“锻炼人”。
“这年头,哪里的生意都没有医院好做啊。”
这是摘自这本《要命的急诊》医闹情节一篇的原话。又真实又让人感慨的一点是,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专业医闹者之口,而是出自围观群众,或许也仍然是一部分人对于医院的看法。
医生也是人,课本毕竟不是万能的,经验也不会被大风吹来。在这本书里虽然大部分时候都为各种病例、情感分去注意,但也能读到作为主角的两位新手医生的成长,既有工作、受挫、学习、转变的一面,也有下了班变回普通人的一面。很立体地让我们对急诊科室有了了解。最矛盾的就是我既会共情医生也会共情病人和病人家属…好难啊,好难啊。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不时会浮现各种各样之前读过看过的新闻、纪录片、纪实等等片段。我想到颅脑CT无意识挣扎的中年人,反复室颤,抽搐挣扎,安定也扎不进去,不知道他的妹妹什么时候跑过来,抱着他头压住肩膀,明明也是慌乱的女性,却压住了几个男医生护士都压不住的狂躁病人。哭声混着乡音难懂也能听出是不要乱动啊,不要乱动啊,我知道,你难受,我们都需要你…不要乱动啊,坚持下去。说家属听其他医院说要截肢,送到知名医院急诊室来抢希望,跟着医生哭求着帮小孩子保住腿。压着情绪安抚孩子,宝贝不哭,手术做完就不疼了,做完手术就好了。说好了不哭,一定能走过去。转身又去催,质问医生是不是在无能拖时间。想起因为病人太痛了大喊大叫,家属在外面砸门骂街;想起明明进急诊还能自己走路,却突然咯血没救回来的老年人;像是隐瞒过敏史进了抢救一直说没钱没钱的病人,后来主任给垫了医药费。想起或许每个医护人员心里都会有的遗憾:尽力了却救不回来的病人,也许再小心一点就能击退死神。毕竟医生不是神,有的时候,就算是有最精良仪器,最好的医生,能不能把病人救回来,或者救回来能不能达到更好的救治效果,还是需要一点点运气。又想起即使这样也从来不会轻易放弃的医护人员,病人来急诊室的时候失血休克,瞳孔都大了,血液颜色都浅,配过血,冷冻血浆都来不及等到化,工作人员用加压器用手一下一下捏,硬是把血压进去稳住了病人血压…“有人拼命地想死,有人迫切地要活。”或许还能再加上一句。“有人在争分夺秒帮你淌过生死关。”
在救治病人的时候,医生、护士和他们的命运像是连着的。病人或许听到的最多的话,也是医护人员重复的最多的话:要坚持,再坚持一下,我们在救你,我们需要你,我在。之前曾听过谁说,天灾不可避免,身为医生不能被无力感击垮。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实现作为医生的价值,争分夺秒帮这些受灾受难的病人,一起想办法向命运还手,尽量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毕竟再难,继续活着,一家人在一起,就总有希望。今天翻之前写日记随笔的本子翻到一句:“在急诊科,每天都要面对数不清的病人,你能看到所有你能想到的病痛,但除此之外,是爱,责任和希望”,完全不记得是观纪录片有感还是台词记录,但很适合做这篇笔记的结尾。晚安朋友们。要平安,要健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