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带给我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作者在清晨、午夜等特定的时刻阅读书籍,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清晨躺在阳光照射的床上,感受着微热的后背,静静阅读,记录心情;午夜无法入睡时,点燃薰衣草精油,靠近风扇吹着香味,享受着阅读的乐趣。这些细节和环境让作者对书籍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上野千鹤子表达了对编辑邀请她写B面的称赞,但作者提出她无论是A面还是B面,都无法成为午后的上野千鹤子,因为她不具备午后的气质。《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并非轻松的下午茶,而是像往常一样犀利透彻,只是表达方式稍微缓和了一些。
作者欣赏上野千鹤子的表达方式,喜欢其中蕴含的观点,以及不加修饰的真实。他回忆过去时,思考自己是否能像她所说的那样,即使是腐烂的也可以很美。尽管他对此表示怀疑,但他坚信自己的回忆无论变成什么样子,都是自己创造的。
作者谈及上野千鹤子关于幼年记忆的观点,她认为这些记忆是被他人塑造的,因为孩童时期的记忆早已消失,只能通过他人的描述来拼凑出那个阶段的自己。作者认同这一观点,但也想告诉上野千鹤子,当父母过分热情地谈论孩子的幼年时,也会带来一种恐惧,因为那意味着现实中的孩子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
作者和上野千鹤子一样,对20岁时的青春岁月并不感到美好。上野千鹤子形容那时是被人戏弄又戏弄别人的,这正是20岁的写照。在回忆中,作者珍惜起那时的容颜、眼神和对异性的渴望,而那些优点却没有得到充分的珍惜和利用。这也许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部分,留下的遗憾似乎是岁月给予最好的馈赠。只有当懂得珍惜的时刻来临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已经失去很多。
在书中,上野千鹤子感叹夏天要结束了。作者说自己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上野千鹤子的这种感觉,但他也喜欢流经眼前、走向衰败、日渐暗淡、无法阻止的事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可能还不够坦然,无法像上野千鹤子一样喜欢衰败和暗淡。
作者惊讶地发现上野千鹤子在书中对发廊梳洗行业的眷恋和理解,他与她的感触如此相似。每次在发廊剪发时,作者不仅感到洗头本身的舒适,更是享受被人摆弄、被关心的感觉。当小工温柔地为他梳洗头发时,他仿佛能将她们的双手想象成任何人的,这是属于他独有的珍贵时刻。然而,他始终不敢启齿让小工帮他抓挠头皮,每次都回答没有。在年轻的年纪,这种感觉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年老后却似乎失去了被温柔对待的资格,这种孤独无法得到任何人的安慰和理解。
上野千鹤子引用了芭芭拉·麦当娜的一段话,批判了那些贬低老年女性的说法。作者思考着,当自己年老时,如果找一家发廊让人抚摸自己的头发,即使是服务员也会吃惊不已。他认同上野千鹤子的观点,真正的关心可能会刺伤自己,而那些用金钱买来的关心并不完全可靠。
上野千鹤子在书中还反驳了一些老套观点,而每一条都得到了作者的认同。他认为朋友是否真正亲近并不取决于多少年没见,再次见面仍然感到亲近,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他们在彼此的生命中早已没有位置。关于表里如一的人未必是好人,他更同意这一观点,因为故意的恶意比无知的迟钝更好应对。此外,他认同上野千鹤子关于没人能抚慰将死之人的孤独的批驳,对方的安慰只是出于善意。
这本书还让作者开始听马友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上野千鹤子认为回忆之所以美丽,也许是因为它终将消亡。孤独在寂静无声的空间中滋生,成为作者的伴侣。他现在只能尽量对自己好一点,并希望自己能够笑出声来,但这很难。他感到欲望的窟窿巨大,所以他不敢回头看,只能一步步向前走。然而,即使满目苍夷,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够笑得更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