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其中的深度。主角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相反,她有着各种缺点。她竟然没有果断地放弃那个不可靠的男人,甚至还对他有所留恋;她的情绪波动不稳定,甚至会对女儿发脾气;她甚至会和刚认识的人一起喝酒,喝到醉才回家。这样的故事让读者血压飙升,更加真实。
她就像我们周围真实存在的人一样。全社会都在劝她不要离婚,说她已经有了孩子,找不到更好的了,忍忍凑合过日子吧。这种扭曲的平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真实的。这样一个性格已经形成的成年人,在众人的劝说下,最终顶着不理解和反对的声音,甚至克服了对丈夫的恐惧,离婚了。我觉得她已经很勇敢了,也在不断成长。
这是一位平凡而辛苦的母亲,我无法用“伟大”来形容她。她有很多缺点,但是她的爱和占有欲把她和女儿紧紧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有一种堵得慌的感觉,好像被琐事填满了心头的烦恼。但是这可能是女性面临的无数种困境之一。所以当我读到幼儿园那边担心“都是女性,孩子爸爸来硬的很难办,也怕过激行为”,但还是支持主角的决定时,我眼睛红了。小说触动了我的很多地方。比如一开始我就注意到的,家庭中缺乏男性成员。这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我就不多提了。为了查证这是否是作者一贯的写作思路,我勉强读了几篇原文短篇。我们暂且不讨论语言,只谈结构。作者打破了传统,把女性置于家庭结构的核心,而男性角色几乎没有出现,丈夫往往不再是支持家庭开销的家庭之主,甚至成为家庭关系不稳定的因素。这无疑是对传统和惯例的挑战,也是女性觉醒的体现。
另外,从短篇来看,虽然家庭结构都是以“母亲-孩子”为核心,但作者关注的焦点不同,挖掘出的矛盾和冲突也不一样。这让我希望这本书有中文译本。作者几乎让我认为母性是溢出来的,而且作者对于日本作家的刻板印象也很符合,她真的很擅长描绘令人窒息的情绪。比如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作者没有使用形容词,比如羞愤难堪,而是写道:“就在那一瞬间,我完全丧失了自制力。喘不上气来,眼前一片模糊。明知不该说,可是嘴巴已经动了起来,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让人无法不产生共鸣。
每当我读到母亲哄女儿的那段话时,我的心会涌起孤独中努力微笑的感伤。“让噩梦消失吧。让可怕的梦远离这个孩子。我们是好孩子,让我们只做美好的梦吧。拜托了……让噩梦现在就消失吧。让可怕的梦远离这个孩子。我们是好孩子,让我们只做美好的梦,只做快乐的梦吧。让我们梦见鲜花遍地盛开,梦见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翩翩起舞。”生活真的很累,但我希望我也能保持一颗美好的心,无论生活是如何的爆炸、无论是血色残阳,还是我追逐的那束细微的光芒、那一把小小的火苗。总之,一定有一片光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