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从作者怀着孕、辞掉工作在北京待产开始,至作者第二个孩子已不再是婴孩而止。她完整地记录自己因生育而不得不过上的家庭生活,以及参与进她家庭生活的女佣。她的个人的生活,她与丈夫、孩子的家庭生活,女佣参与的家庭生活,就这样交叠在了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自我、家庭、雇佣关系的纠缠,每一个细节都指向复杂深刻的问题。
作者是记者,不是学者,她的写作风格是完整细密的记述和尽量客观的呈现,而不是引入理论来做社会问题的分析。她的这种记述和呈现本身只是一种暴露,暴露给大众一个困在家庭事务中的女性可能面对哪些问题。至于想了解这些问题是在怎样的结构中诞生,这些问题应当得到怎样的认知和处理则非此书所能回答的了,应当去社会学研究中寻找答案了。但是,对于当下的社会环境来说,先揭发出问题是要紧的,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先意识到问题是要紧的。因此,尽管此书不是关于女性问题的学术书,但仍有其重要价值。
一个女性在进行生育之后,无可避免要进入家庭生活,其中她要承担些什么?
财富真的能替她解决部分烦恼吗?有了“佣人”之后,全职太太就真的可以从琐碎的家庭事务中抽身吗(我以前以为是的,但现在才发现,原来不是……)。
中国、东南亚的“佣人”是如何成为白人眼中的“廉价劳动力”的,是什么的社会结构使得她们成为了“廉价劳动力”?在中国,这个问题与城乡发展进程、人口流动等问题相关;在东南亚,这个问题还关涉宗教、种族,还有那些不可忽视的剥削和压迫与宏大的资本世界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佣人”(通常是“女佣”)的家庭事务又是谁在处理呢?女佣放弃照顾自己的家庭而服务于雇佣者的家庭时,她的情感世界是怎样的?比如小李没有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在照顾作者的孩子时,作者的孩子是否会成为小李的情感灌注对象?
“主妇”和“女佣”真是单纯的雇佣关系吗?她们之间因“生活介入”、“朝夕相处”、“彼此分担”而产生的“情谊”如何处理?尤其当工作场景等于生活场景时,当女佣的工作不如人意时,主妇如何平衡人的感性和“工具理性”?“女佣”的家庭生活的事故又会如何波及“主妇”的生活?
“女佣”这个职业在社会结构面临着什么样的认知问题,作为“女佣”的下层劳动者对于自己的身份有多大程度的认同?比如如何理解普贾在facebook的动态中,在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于自己的想象和身份建构;一个家庭中的多个“女佣”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复杂而微妙的?比如玛丽和普贾,如何理解她们之间的互助与竞争?
这些,都是我看过此书后在思考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我已经察觉过的,有些问题是我此前没想过的,比如主妇与女佣的问题。但是在看到书的题目时,我以为书的时间线会更长,因为困在家庭里的,不只是生育期、育儿期的女性,还有很多其他问题。
我看着书名,我想起我自己,想起我的研二的冬天(也就是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我草草结束了我的实习,待在家里照顾我的外公外婆、我的奶奶三位老人。因为在家长眼里,一个正在读书没有收入的年轻女性,最适合来分担家庭事务。那时候我已经抑郁了,却被理解为矫情。我想起我的妈妈,她从十多岁开始就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直到今天,照顾父母,养育孩子。没有人意识到她的付出是她的弟弟和她丈夫的两倍,因为父母和孩子都是“女人的事” 。我想起我的外婆,她如今已经73岁了。我的舅舅总是认为自己很爱她,但他从来不介意让她为自己洗碗做饭,因为这是“女人的事”。“女人的事”,就该让女人来做,无论你多大年纪,无论你身体状况如何,无论你希望做什么,只要你是个女人,这就是你的事。
关于“女人的事”,没有写出来的比写出来的更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