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人性的枷锁》,我的内心像翻腾的海面,涌动着激动而兴奋的浪。他的文字太过真实,对人性的剖析,几度让我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认同。人性的复杂多变是这本书最佳点缀。虚伪的人性、残酷的现实、窘迫的生活、友善的关怀、自我的蜕变,等等,这本书囊括万千。
但是我更想用“成长”表达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每读到那些与自己想法相似之处,我都十分惊异,仿佛被人窥探到了心事。菲利普与我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仿佛是看自己的过去。正因为如此,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跟着菲利普重新成长了一次。那些困惑着他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在他找到答案的一刹那,我也从他的答案中解决了自己的困惑。
我的心中涌动着大量的想法,这些想法搅动着我无法忽略它们,必须写下来,哪怕它们是零散的、是琐碎的,但是只有写出来才能平复我自己。
1、关于枷锁。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同了曾经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观点: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让自己摆脱枷锁的过程。尚是幼童的时候,心中没有任何限制,接踵而至的成长,社会与家庭的教导与规训,我们自己思维的启动,给我们附上了很多枷锁。这些枷锁有些是自卑的表露,比如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十分担心自己因为这些缺陷招致更多的异样审视的眼光。有些是规则的束缚,比如成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等等,这些之所以称为枷锁,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不安的体验感。摆脱枷锁的过程就是让自己消除掉这些不安的感受。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有一个心理学上的方法就是脱敏法,不断打开自己,让自己和生活与世界交手。菲利普在最终实现的乐观与豁达就是在自己经历生活困厄之后的脱胎换骨。但是仅仅这样不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需要真的接纳自己的所有,这个就是一个不断给予自我肯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位引导者像菲利普的中学校长一样,那么就会很快走上接纳自我的道路。
2、关于理想与现实。普里斯是一位对理想坚定不移,但是却死于理想的人,而阿西尔尼及米尔德里德等人,则是现实主义的诠释者。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菲利普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到生活的趣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海沃德,他身上的不是理想主义,他只是将理想主义视为逃避现实的手段。我恍然间认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或许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理想主义不是幻想,现实主义也不是残酷。二者是生活的两个方面,就像是阴阳相对一样,是一起出现的。如果过于鼓吹对理想主义的追寻,就会陷入虚无之中,产生逃避的行为。如果过于鼓吹现实主义,也容易抹杀自身的原则与良知。理想与现实不是生活方式的模板,他们只是不同地选择。在选择的时候,诚实一点。选择一条大家都不看好的路,却执意如此,没必要把它拔高,认为自己是在为理想献身。或许我们从未献身过理想,我们只是在生活中选择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而已。
走出理想与现实的迷雾之后,你会发现在这些看似高雅的名词背后,都不过是个人遵从内心地选择罢了。
3、按照自己想的方式过完一生,生活是自己定义的。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曾名冥思苦想,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我是菲利普,我是选择放弃画画,还是在被人说我充其量是一个二流画家之后,仍然在绘画上下功夫。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有过矛盾和挣扎。在做的某一件事没有突破时,或者没有得到外界的肯定时,是该相信再努努力希望就在眼前,还是该及时止损。我们想看到美好的终点,但又怕迎接我们的只是平庸的终点。我们太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了。正当我苦苦思索的时候,这句话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的一生”。我突然间顿悟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无论是菲利普、克朗肖、普里斯,或者是其他的人,甚至是我和我身边的大多数人,生活没有一个现成的模板可以让我们直接套用。就算是合适的模板,也会发生诸多的意外。每个人的状态都是自我选择之后的必然结果。结果可能是美好的,但也可能是一片混乱。
我们只是在不同时期遵守着自己不同的心,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时候不用那么纠结,问问自己,你想要什么。这句话能够化解很多的焦虑。
4、生命没有意义。
这句话能够让人生出很大的勇气,生命都没有意义了,那么痛苦和幸福等同,成功和失败等同,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会随风而逝。于是突然就无所谓了,既然自己追求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那么终点便失去了执着的价值。我们唯一的快乐就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在行进的路上。
这样想的时候,就觉得生活中处处是美好。寻找意义的过程容易闭目塞听,一旦发现没有意义,生活的美好便开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