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许多问题,可能是作者写得比较尖锐,又或者这是许多家庭的现状。
寻慧这个角色让我感到窒息。在婆婆一声声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呼喊中;在丈夫高高挂起“叫你呢”的冷漠中;在满喜子站在道德制高点尖锐的批斗中,压抑感铺面而来。寻慧足够坚强,但坚强如她,也没能熬过这日复一日的操劳和打压。在极度脆弱时,武内成了她情绪唯一的出口,原来是有人懂自己的啊,原来我也是能被认可的啊....
如果武内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应该是个很优秀的人吧。
第一,巧言令色,能言善辩。在受邀和学生分享案件时,他凭一面之词就颠倒了自己的身份,从“加害者”变成了“受害者”,如果在场的是我,相信也会被他巧妙的话术欺骗。
第二,游刃有余,随机应变。面临池本等人98%接近真相的指责,他抓住了“没有证据”这一关键,成功扭转局势,转危为安。说实话,在看的过程中我也有所怀疑,难道真凶真的另有他人
第三,思维缜密,老谋深算。为了让“敌人”雪见出局,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离间计”。通过偷窥、盗窃笔记等方式武内搜集到了雪见的弱点,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延伸,挖好了每一种事情走向的深坑,静待猎物上钩。事情正如他所料,孩子表现异常——雪见情绪失控——拍打孩子——防虐儿童组织暗示寻慧——伪造淤青——冲突爆发——雪见陷入自我怀疑——悲伤离家。武内先把所有必要条件列出,最后再引诱目标任务自己得出结论,这样“陷阱”就会十分自然不容易招致怀疑。
只可惜他的这些能力都用歪了,歪在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绝不善罢甘休,这也是最终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武内杀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付出的爱没有等到预期的回报,所以他认为遭受了“背叛”,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不求回报的付出。当一个人一味付出,而他人却认为理所当然,不以为意的时候,嫌隙就已经诞生了。他在心里悄无声息地蔓延,你以为它会日渐消失,实际上却饥渴地吞食你心中的不满,肆意强壮,最终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对此,我的做法是,收回自己的爱,没有付出也就不奢求收获,也就不会因为感到不被重视而黯然神伤。及时抽离,才是上策。
勋逃避做出死刑判决可以理解,毕竟是“与自己有关的,操控他人生命”的大事。但为了给自己的生涯画上完美的句话,不多加审查考虑便滥用疑罪从无原则,判处加害者武内无罪。他在潜意识里是渴望无罪判决的,所以当他抓到一点模糊因素时便迫不及待做出了无罪判决。但是当命运的大砍刀即将落在他身上时,他才从自己打造的虚伪的外壳中探出身来,开始重新审查案件,一层层揭开了谜题。
勋是一个浑身浸润着法律意识的人,他受益于法,也受制于法。法给了他更加舒适的生活,却也限制了他保护家人的勇气。当自己的孩子被打倒在地,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与敌人搏斗救出孩子,而是现在反击是否算正当防卫。
勋一生都活在无形的躯壳中,所幸他最后亲手击碎了这个壳子,在烟灰缸的一次次打击和一声声“去死”的咒骂中,他打碎了那一层裹挟着他前进的壳子,终于得到了轻松。
虽然故事已经结局,但梶间家的问题依旧存在,勋甩手掌柜,俊郎愚蠢自大,这个家将继续在蹒跚中前行。这样的情形不单单存在于虚构的推理小说,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家庭问题层出不穷,矛盾也不断升级。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还是希望他们和我们能过得越来越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